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 条
-
母爱传递公益心 大爱铸就中国梦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最早读到陈亮、逄秋香夫妻在家乡创办"公益幼儿园"的故事,是全国妇联发给我的"全国最美家庭评审会议"的事迹材料。作为专家评委在拜读各省市家庭故事的感动中,这对"80后"夫妻的青春形象脱颖而出。尤其是逄秋香和幼儿园小朋友的那张合影,表现出的那种朴实与真诚,至今难忘。如果说,母亲高璇从上世纪90年代,为使农村孩子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而坚持"微利"办园的理念,就存有一份公益爱心的话,如今儿子、儿媳陈亮与逄秋香负责管理幼儿园之后,
-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品中的身份批评研究
-
作者:
王军
孟庆娟
来源: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批评
黑人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戏剧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的核心主题是对文化身份属性的阐释和对身份认同的探索。黑人女性剧作家的边缘化身份与特殊的生活境遇赋予了她们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的书写方式。黑人女性剧作家在寻找与构建黑人女性文化身份,拆解黑人女性文学的被边缘化境遇和建立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与批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肖瓦尔特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作者:
张钟予
王军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肖瓦尔特
女性主义
-
描述:
伊莱恩·肖瓦尔特作为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杰出代表,具有西方文坛半边天的影响力,凭借着诸多知名杰作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同时也为女权主义批评在世界文学领域中争夺了话语权。妇女解放运动是由西方社会发起并倡导的维护妇女权利的运动,它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诞生提供了动力。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在现实社会中,它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并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政治上的运动同文学领域的发展遥相呼应,这也是女性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因。
-
谈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的发展现状
-
作者:
张旭
王军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戏剧文学
发展与现状
身份认同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自其产生之日起便被深深地刻上了种族、阶级、性别和身份的烙印。同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一样,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品所阐释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观照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与后学批评所关注的范畴。
-
后殖民主义批评下的黑人女性小说与身份批评
-
作者:
孙可
王军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批评
身份批评
黑人女性小说
-
描述:
后殖民主义是在复杂的历史、政治与文化相交融的特定的时期所产生的一种集各种文化、政治理论与批评方法于一身的批评话语。它与黑人女性文学相互联系、交织与重叠,并与黑人女性小说一道,探讨黑人女性无身份、无自主权的边缘化状态,使黑人女性身份问题的研究具有更广阔的文化视阈和研究策略。
-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式书写与身份批评研究
-
作者:
孟庆娟
王军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写作
身份与边缘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书写主要是建立在对白人主流文学的解构以及对黑人女性文学传统建构的基础上,黑人女性主义经历了由边缘迈向主流的辉煌时期。在种族、阶级、性别以及历史与文化压迫下的黑人女性,从自身生活经历和感受出发,开始了对身份价值和社会认同感的追寻。伴随黑人女性的不断努力和耕耘,黑人女性的整体领域内的思想得到解放,促成了美国文学的发展,并为美国文学领域的进步注入活力。
-
王小慧:宁愿做一个失败的探索者
-
作者:
海菲
王小慧
来源:
中国青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信自己
跑来跑去
形式转化
德国人
上海同济大学
强势文化
艺术形式
摄影集
建筑学硕士
东方艺术
-
描述:
在当今西方中心的强势文化中,一个东方艺术家要获得认同,首先靠的是独特的自我身份,否则会被淹没在成千上万艺术家的无情大海里。在摄影界里,王小慧的名字世人皆知。她1957年出生于天津,1986年获上海
-
浅析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在《女勇士》中的反映
-
作者:
陈玲
王大鹏
来源:
西部教育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
《女勇士》
-
描述:
汤亭亭深受兴起于二十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女勇士》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通过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汤亭亭将华裔女孩的成长历程和美国华裔的生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使文本更具有冲击力,也以此向美国主流文化对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带有偏见的定位发出了挑战。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该书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认为汤亭亭采取的戏仿、拼贴、虚构与事实相结合等艺术手法,使该书呈现出两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即不确定性和多元性。
-
《押沙龙,押沙龙!》女性形象的悖论研究
-
作者:
王海燕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道观
性别歧视
种族主义
清教主义
矛盾
-
描述: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更是享誉全世界,其作品一直备受关注。他以“邮票般大小的土地”创作了文坛独一无二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表现了美国内战时南方的社会动荡和历史变革,为读者展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现实生活。其作品中的大量女性人物丰富了作品本身,使故事曲折精彩,人物关系复杂多变。福克纳对女性人物的态度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研究讨论的重点话题,并由此引出对福克纳女性观的各种分析。以Linda Wagner和Cleanth Brooks为代表
-
论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女性视角
-
作者:
王莉莉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凌叔华小说
女性视角
女性道路
女性观
女性形象
-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思想的解放,凌叔华就是受其影响而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描写在时代变迁背景下的女性,这些女性,或是在传统的枷锁中无力挣脱,或是在文化的夹层中自甘堕落,亦或是在有爱的婚姻中找寻自我,作品中,凌叔华文风含蓄温婉,其中并含有对礼教或是人物自身的淡淡讽刺。夏志清曾说:“在创作的才能上,这些人都比不上凌叔华”①,“这些人”指的是同时期的女作家,凌叔华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与她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女性视角是分不开的。本论文就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女性视角展开讨论,首先对二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概况进行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