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突围与陷落——由女性文学的嬗变看妇女解放的艰难历程
作者: 王金霞   王志芳   来源: 滨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艰难历程   嬗变   女性文学  
描述: 2 0世纪初叶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沉闷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喊出了石破天惊的解放之音 ,但这声音很快就消失在启蒙与救亡的革命洪流中 ;2 0世纪中叶 ,妇女形式上获得了与男子同等的政治、经济权益和地位 ,却以女性性特征的消弭为代价 ;新时期以来 ,活跃在女性作家笔下的是反叛男性神话、颠覆已有意识形态大厦的女性形象 ;2 0世纪的最后十年 ,女性写作转向“躯体叙事” ,不自觉中又迎合了男权中心主义的窥探和畅想需求
《诗经》邶、鄘、卫三风对女性形象的集中写照
作者: 王志芳   来源: 滨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鄘风   卫风   邶风   《诗经》   女性形象   女性生存状态  
描述: 《诗经》邶、鄘、卫三风记叙和塑造了较多女性形象,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可以看到卫庄公夫人庄姜、卫宣公夫人宣姜、许穆夫人等几位王室女子或诸侯夫人相对真实而丰满的形象。此外三风还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女性群体形象,这些女子或热情活泼,或意重情浓,或心志坚定,或见高识远,可以说是女性形象的一次集中写照。邶、鄘、卫三风以较多的诗篇给女性以相对集中的写照,非常有利于我们了解西周春秋时期的女性生存状态。
李光洙长篇小说《无情》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王金霞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光洙   知识分子形象   无情   女性形象  
描述: 李光洙是韩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长篇小说《无情》是李光洙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也是韩国最早的近代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各种类型的韩国过渡时期人物之间的纠葛与矛盾,集中体现了韩国近代史上转换时期的众生相和价值观。通过对《无情》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走入李光洙的文学世界,多方位考察李光洙的文学思想,为增进对李光洙文学的了解迈出重要的一步。
韩国《檀君神话》文化解析
作者: 王金霞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腾崇拜   女性形象   弘益人间   道教思想  
描述: 《檀君神话》是韩国迄今为止最悠久、传播最广泛的一篇神话,其内容虽然简短、原始,却是韩国文化的极好载体。本文通过对檀君神话内容的分析,揭示出神话中蕴含的深层文化现象。
沈云英故事考(缘起篇)
作者: 王志芳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沈至绪   沈云英   萧山   永州   孝忠节贞  
描述: 沈云英,明末浙江萧山人,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夺父尸以全其孝,拒臣清而葆其忠,扶柩返乡,不仰于人以成其节烈,后教授子弟而终。后代方志中将其置于"孝女"、"忠节"、"烈女"等传,而在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则将其"孝忠节贞"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沈云英故事发生于永州,而故事之所以流传,与明末清初蔡大敬《女云英传》、俞右吉《沈云英传》、毛奇龄《沈云英传》及《沈云英墓志铭》这四篇传记有关。文章重点追溯这四个文本,并对作者加以考述,是为沈云英故事之缘起篇。
沈云英故事考(诗咏篇)
作者: 王志芳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至绪   沈云英   萧山   永州   歌咏  
描述: 沈云英,明末浙江萧山人,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夺父尸以全其孝,拒臣清而葆其忠,扶柩返乡,不仰于人以成其节烈,后教授子弟而终。后代方志中将其置于"孝女"、"忠节"、"烈女"等传,而在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则将其"孝忠节贞"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清,随着政局的稳定,沈云英故事在正史、野史以及方志中记载已多,流布已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歌咏其人的诗歌。沈至绪处末世而奋忠勇,凛凛可称。云英则以一女子而行丈夫之事,览其故迹,推其志节,足使须眉折腰,巾帼吐气。一咏三叹,徘徊联思,故有累累诸篇。今据
沈云英故事考(史证篇)
作者: 王志芳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证   沈至绪   沈云英   萧山   永州  
描述: 沈云英,明末浙江萧山人,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夺父尸以全其孝,拒臣清而葆其忠,扶柩返乡,不仰于人以成其节烈,后教授子弟而终。在后代方志中将其置于"列女"、"孝女"、"忠节"等卷,而在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则将其忠孝节烈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到清代,随着时局的稳定,沈云英故事流布已广,在史传、札记、随笔中开始出现有关沈云英的记载。论文依循"史传"的体裁性质加以考述,探究故事流传过程中的特点与变化,是为沈云英故事之"史证篇"。
从精神寻父到文化杀夫:论张洁文本中男性形象的互文性
作者: 王金霞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杀夫   互文性   男性形象   精神寻父  
描述: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审美物象承载的审美意蕴都能跨越单一文本的界限,在其前其后的文本中找到投射的影子,并借助其他文本获得意义增殖。也就是说,一切艺术形象都具有承前启后、前后对接和相互渗透的功能。张洁文本中的男性形象,共同铸成了一个异形同构、相互指涉的人物艺术画廊。这多个人物之间存有一种内在的互文互证性,从某个侧面折射出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从精神寻父到文化杀夫的嬗变轨迹。
笔炼阁小说研究
作者: 王金霞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思想内涵   拟话本   笔炼阁小说   艺术特色  
描述: 笔炼阁小说是清代初期文人话本的代表作之一,《五色石》和《八洞天》的创作都吸收了前人话本小说创作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做了大胆创新,充分体现了清初话本小说创作的特点,在话本小说发展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劝善惩恶、警世醒世的创作意图贯穿于两部小说的始终,作者的目的是用文字来挽救、重塑世道人心,补人间种种缺憾,因此他有意将不和谐、不美好的东西剔除,去除一切滞碍后得到“大团圆”的结局,文人意识较为突出。小说中塑造出了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微观察和深入思考。科举制度下挣扎的世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