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海】搜索到相关结果 15 条
-
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女性叙事
-
作者:
王海霞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叙事
重复回忆
-
描述:
面对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压抑与歧视,女性作家在作品中极力地揭示女性现实与心理,从而构建女性的主体地位。女性作家探索文本与性别的联系,通过各种叙事手法将性别问题与社会、文化、历史、政治及种族问题等联系起来,考察女性主体与身份的多维性。托尼·莫里森是当代最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之一, 其黑人女性作家的特殊定位使她能够观察并深入了解一系列的情绪与感觉,而这些是不具备这种双重身份的人所无法了解的。作为一个黑人作家,莫里森对重申黑人历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把描写黑人心理创伤的愈合及其主体地位的重建看作自己的重要职责。
-
美国进步主义时期“新女性”的社会工作:以“赫尔会所”为例
-
作者:
王海霞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赫尔会所
社会工作者
新女性
职业专业化
-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即我们所知的进步主义时期。在这一时代里,以知识青年为主体的“新女性”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她们通过接受高等学校的教育,增强了她们的独立意识。再加上那个时代特有的背景,促使“新女性”走向社会并开启自己的伟大事业。因此,本文以简·亚当斯为首的“新女性”创建的“赫尔会所”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她们在“赫尔会所”的社会工作,并以职业的角度考量她们的工作,把她们称之为社会工作者。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意义、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并对相关概念加以界定和说明。正
-
“玻璃天花板”还是“迷宫”?——美国妇女晋升的障碍与路径
-
作者:
李英桃
王海媚
来源:
国际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天花板”
美国政治
女性领导力
社会性别主流化
-
描述:
“玻璃天花板”这一政治术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系指美国少数族群和妇女面临的看不见、突破不了的障碍,即无论其资质和成就如何,均极难登顶企业的晋升阶梯。经过全球妇女运动30年的发展,美国妇女的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都有很大提高,她们在不同领域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人数逐步增加,有学者认为,“迷宫”才是符合21世纪美国妇女地位状况、对其在晋升过程中所面临障碍的更好的比喻方式。本文作者提出,妇女需要走通的是镶着多层玻璃天花板的金字塔形立体迷宫,其中一些天花板已被打破,一些已出现裂纹,但顶层的天花板仍保持完好。在术语从
-
“玻璃天花板”还是“迷宫”?
-
作者:
李英桃
王海媚
来源:
国际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玻璃天花板”这一政治术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系指美国少数族群和妇女面临的看不见、突破不了的障碍,即无论其资质和成就如何,均极难登顶企业的晋升阶梯。经过全球妇女运动30年的发展,美国妇女的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都有很大提高,她们在不同领域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人数逐步增加,有学者认为,“迷宫”才是符合21世纪美国妇女地位状况、对其在晋升过程中所面临障碍的更好的比喻方式。
-
和风拂面满园春
-
作者:
朱静
王海燕
赵丽萍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素质
基层妇女组织
妇女权益
妇女工作
燕山大学
-
描述:
燕山大学,北倚燕山,南临渤海,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在这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内,活跃着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妇女组织,它就是燕山大学党委领导下的妇女委员会。创建于1996年的燕大妇委会共有19名兼职妇女干部,担负着团结、组织、教育、引导全校953名女教职工(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女教师431人,女博士53人)和10000多名女大学生的特殊作用,成为燕大知识女性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