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晓,敬善】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爱伊莎的面纱”:《海隅逐客》殖民地女性形象建构
-
作者:
王晓燕
公荣伟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想象
话语建构
二元对立
康拉德
女性形象
-
描述:
康拉德的《海隅逐客》以"爱伊莎的面纱"为象征和隐喻,提出了一种殖民地女性形象建构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对殖民地女性进行了一种身体想象和话语建构,探讨了作为"面纱"象征的伊斯兰宗教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伊斯兰民族与西方民族的冲突和对立,以及这种二元对立在殖民地女性形象建构中的体现。
-
论祥林嫂与曹七巧的女性形象对比
-
作者:
王晓晨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父权
祥林嫂
母性
-
描述:
同样具有母亲的形象,祥林嫂和曹七巧却有着不一样的母性。祥林嫂身上散发出人类最原始的母性,是人们歌颂和赞扬的善良的母亲;而曹七巧暴露出的是一个父权化身的母亲,她带着母性中负面的“恶”的因素。她们都是牺牲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形象。从“五四”时期到四十年代,母性的叙述视角发生了明显的变迁。
-
“昙花一现的反叛”浅析网络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传统回归
-
作者:
王晓非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子美
女性形象
安妮宝贝
男权主义
第二性
-
描述: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随一直笼罩着浓厚的男权主义阴影,古典文学中的"怨妇"、现代文学中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当代文学中的"第二性"定位,大致体现了这一情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网络文学发展中,以《告别薇安》《八月未央》《遗情书》等一批女性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为代表,女性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但在网络精英文化向网络大众文化转变的过程中,男性文化及价值体系再次夺回统治地位,"反叛"归于无声。独立自我,敢于张扬,甚至挑衅男权的网络文学女性形象荡然无存。对于女性形象的认知重新回归到了与古典"才子佳人"般配的"白富
-
解读《凯恩河》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王晓巍
来源: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丽塔·塔德米
《凯恩河》
种族歧视
黑人女性
-
描述:
《凯恩河》是当代美国非裔女作家,拉丽塔·塔德米的代表作之一。在《凯恩河》中,三代女性的形象是一直变化的。从饱受奴隶制压迫的隐忍的黑人女性苏赛特,到具有救赎和反抗意识的黑人女性菲洛敏,再到奋起抗争追求精神独立的黑人女性艾米丽,一代代女性牺牲自己为下一代凝聚力量,三代女性在身份建构上是承继的关系。这种承继关系也在实质上构成了非裔美国女性自身身份建构的一部简史,旨在揭露奴隶制非人性的本质,并重塑黑人女性形象,展现黑人女性乐观向上的精神。
-
解读电影剧本《乱世佳人》中媚兰的女性魅力
-
作者:
王晓俊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乱世佳人》
艺术形象
媚兰
女性魅力
-
描述:
媚兰是由同名小说《飘》改编的美国电影剧本《乱世佳人》女主角,是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按照男性的择偶标准所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本文从媚兰传统女性的特征入手,分析媚兰以智慧谋求生存,智慧经营婚姻、爱情和家庭的艺术形象,从而展现出她独特女性魅力的内在美和一种强大的道德精神力量,蕴涵着她的勇敢、坚强、宽容、善良和智慧的无穷魅力。
-
浅谈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妥协性
-
作者:
王晓静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维多利亚时期
女作家
勃朗特姐妹
维多利亚时代
简·奥斯汀
乔治·艾略特
简·爱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的时限通常被定义为1837~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猛,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女作家,如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弗吉尼亚·伍尔芙等。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肖瓦尔特把她们誉为奥斯汀山峰、勃朗特峭壁、艾略特山脉和
-
Updike小说《兔子,跑吧》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王晓辉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结构
女权
-
描述:
《兔子,跑吧》中的三个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着女性的诉求。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角度分析。"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在这三个女性形象上不同程度得以展现,但都表现出同一个主题暨世界要去倾听女性的声音。
-
殖民地女性的命运悲歌——解读《野草在歌唱》
-
作者:
王晓琪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哥特
他者
《野草在歌唱》
恐惧
-
描述:
小说《野草在歌唱》描绘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作者莱辛以同情的口吻为读者创造了挣扎在男权和种族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作品充满了封闭、压抑、恐慌、沉默等哥特意象。女性哥特传统与南部非洲社会现实的呼应再现了女性恐惧和作为男性他者的悲惨命运。
-
殖民地女性的命运悲歌
-
作者:
王晓琪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哥特
他者
《野草在歌唱》
恐惧
-
描述:
小说《野草在歌唱》描绘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作者莱辛以同情的口吻为读者创造了挣扎在男权和种族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作品充满了封闭、压抑、恐慌、沉默等哥特意象。女性哥特传统与南部非洲社会现实的呼应再现了女性恐惧和作为男性他者的悲惨命运。
-
论《凯恩河》中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
作者:
许玲
王晓巍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体性
建构
丧失
《凯恩河》
觉醒
-
描述:
《凯恩河》是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拉丽塔·塔德米的成名作,讲述了作者母亲家族三代黑人女性,从一八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的一个世纪里,在路易斯安那州凯恩河地区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本文从《凯恩河》中黑人女性人物的角度出发,分析黑人女性的主体意识从丧失、觉醒到最终建构的艰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