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吉鹏,马琳,赵欣】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百年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论纲
-
作者:
王吉鹏
马琳
赵欣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中国
论纲
-
描述:
20世纪百年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与沧桑厚重的中国女性文学一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本文立足世 纪交替的宏大背景,梳理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归纳女性文学批评的模式以及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同时也对中国 女性文学的批评现状予以了展示。
-
鲁迅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
作者:
王吉鹏
赵欣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中国
现代
女性文学
-
描述:
我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 30年历程 ,以不同时期女作家创作同鲁迅小说的相似处为起点 ,重点分析冯沅君、萧红、丁玲、罗淑及张爱玲等 5位女作家与鲁迅小说创作的联系 ,试图在文学精神和思想内涵上把握鲁迅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
鲁迅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
作者:
王吉鹏
赵欣
来源:
现当代文学文摘卡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中国
现代
女性文学
-
描述:
我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 30年历程 ,以不同时期女作家创作同鲁迅小说的相似处为起点 ,重点分析冯沅君、萧红、丁玲、罗淑及张爱玲等 5位女作家与鲁迅小说创作的联系 ,试图在文学精神和思想内涵上把握鲁迅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
鲁迅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
作者:
王吉鹏
赵欣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中国
现代
女性文学
-
描述:
我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30年历程,以不同时期女作家创作同鲁迅小说的相似处为起点,重点分析冯沅君、萧红、丁玲、罗淑及张爱玲等5位女作家与鲁迅小说创作的联系,试图在文学精神和思想内涵上把握鲁迅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
家庭伦理剧中新旧女性形象的光色塑造之美——以《因为爱情有幸福》为例
-
作者:
马琳
来源:
西部广播电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女性价值观
色彩
光线
当代女性价值观
-
描述:
本文以热播剧《因为爱情有幸福》中的两位代表新旧女性价值观的女性形象为例,从光线及色彩的角度对比分析承裁两种价值观的女性在荧幕形象塑造上的显著区别,并分析电视剧是如何通过这两者形象的对比衬托,向女性观众传递"当代女性价值观"这一先进理念的。
-
构建女性解放之路——论拉盖尔·德·盖洛斯的文学世界
-
作者:
马琳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文学
拉盖尔·德·盖洛斯
巴西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巴西女作家拉盖尔·德·盖洛斯是一位改变了巴西文学图景的传奇作家,国内对她的介绍研究却几近于无。本文从她的生平、创作与接受三个方面入手展开对盖洛斯文学世界的考察,并侧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相关主题的分析,评述她对于巴西文学尤其是巴西女性文学的开拓性意义。
-
张爱玲王安忆小说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赵欣
来源:
哈尔滨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状态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情感层面
-
描述:
从“在男权制中缺席和缄默”同男性并肩而立,女性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成长历程。对这一历程,通过张爱玲、王安忆两位女作家的目光,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层面得以披露和展现。通过对比,我们看到女性随着生存状态的改变,在思想和心灵上的成熟。
-
清代木版年画中女性人物画像特点考证
-
作者:
赵欣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朝
木版年画
女性人物画像
-
描述:
清代木版年画中出现了大量极具特色的女性人物画像,并受社会变迁的影响,体现出诸多变化,对后世的木版年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我们即对清朝时期木版年画中女性人物画像的具体特点进行考证。
-
鲁迅研究与女性研究的双重收获:评《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
-
作者:
王吉鹏
来源:
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遗物
政治家
许广平
女性研究
鲁迅研究
生平
双重
知识分子
收获
-
描述:
乔丽华著《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近期由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值得关注的书。作为鲁迅研究,为鲁迅元配夫人立传,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关照鲁迅,他不幸的婚姻,他前半生别扭的夫妻生活,他难以言尽的无奈和痛苦,他灵魂深处的绝望与挣扎是很有意味的。作为女性研究,朱安作为个案,她从大家
-
觉醒与挣脱:鲁迅小说女性形象的心理内涵
-
作者:
王吉鹏
宋凡
来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挣脱
心理内涵
觉醒
女性形象
-
描述:
通过对鲁迅小说女性形象的觉醒与挣脱的心理内涵研究,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妇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女性意识发展道路的艰难.《伤逝》中的子君在新文化的熏陶下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进而挣脱家庭的压迫和世俗文化的偏见,大胆地追求婚姻自主与人格独立.《离婚》中的爱姑由于女性惶惑意识的觉醒,产生了对漠视女性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企图通过与婆家大闹离婚来挣脱将被抛弃的尴尬境地,捍卫自我的人格尊严.《奔月》中的嫦娥的女性平等意识觉醒后,对美好的性爱生活有了追求与向往,所以不愿忍受苦闷的婚姻生活,最终选择离开丈夫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