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爱玛》
作者: 王丽   朱传莲   来源: 文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玛》   简·奥斯丁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描述: 《爱玛》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的著作。她一生完成了六部小说,其中《爱玛》是她的巅峰之作,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她最成功、最成熟的作品。这不仅是指她的写作技巧,而且是指她思想认识上的成熟。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蓬勃发展,简·奥斯丁作为表现女性意识的女作家的先驱,她对英国女性文学的产生、发展及18世纪以后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文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判中的男性统治中的父权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伦理道德来解读《爱玛》。
精诚团结促发展
作者: 王丽   来源: 甘南日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促发展   妇联干部   妇联组织   民族团结   妇联   妇代会   科技文化素质   创建活动   妇女干部   妇女组织  
描述: 精诚团结促发展
空间视域下艾丽丝·门罗作品的悲剧主题
作者: 王丽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主题   叙事技巧   女性主义  
描述: 艾丽丝·门罗的文学作品大多描写女性人物的悲欢离合与自我成长,带着无可奈何的迷茫与惆怅的悲剧主题。她们要逃脱的是束缚,来自于家庭、婚姻,更是逃离自我。从宏观角度通过对作家小说的梳理发现其展现出多重主题,本文挑选门罗不同时期的多部作品归纳概括,针对悲剧主题进行探讨。从而研究并透视作家在作品中展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所要揭示的内涵。
差异、合作、交流:民国时期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中西干事研究
作者: 王丽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   中外干事   比较  
描述: 女青年会是国际性的基督教妇女组织,在中国成立于1890年,延续至今。最初它的干事①全部由外国人担任,主要是美国干事;随着它在中国本土化的深入,中国干事不断增加并逐渐担当领导工作,一段时期出现了中外干事并存的局面。信仰的同一与文化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双方如何实现交流和合作,这些即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从空间角度看《时时刻刻》中女性人物的异化
作者: 王丽莎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   《时时刻刻》   女性人物   异化  
描述: 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于1998年发表了小说《时时刻刻》,并于1999年获得普利策奖。随着好莱坞将其同名电影搬上银幕后,小说便风靡全世界。《时时刻刻》介绍了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以及不同命运的三个女人——弗吉尼亚·伍尔夫、劳拉·布朗以及克拉丽莎·范恩——各自的一天,并以蒙太奇的手法将她们各自一天的生活片断组合在一起,从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及个体的心理空间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三位女性人物在精神上、在作为"人"这一客体及人际关系上、在价值观上的异化。
从对立疏离到融合超越:论族裔背景对E.L.多克托罗女性人物创作的影响
作者: 王丽艳   来源: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犹太女性   融合   E.L.多克托罗   美国WASP女性  
描述: 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创作与其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他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受难的犹太女性,另一类是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在其后期作品中,作家对女性道德评判的意味逐渐减少,侧重描写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互相交流和逐渐融合的过程,苦难的犹太女性逐渐摆脱了暗沉的生活,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也逐渐体现出了独立自信的新式女性风采,《上帝之城》中犹太女拉比的形象尤其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完美融合。女性人物在多克托罗小说中成为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载体,她们之间从对立疏离到碰撞交流,再到融合超越的关系
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最蓝的眼睛》中女性人物
作者: 王丽鸽   来源: 读书文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托尼?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被誉为黑人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作品通过对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悲惨生活状况的生动形象的描摹,展现了细致微妙的人物特点和厚重而深远的思想价值。本文在黑人女性主义的视野下通过分析黑人女性的生活悲剧和痛苦际遇来揭开托尼?莫里森该作品中的黑人女性主义意识。
海明威笔下的“完美”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作者: 王丽莉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玛利亚   凯瑟琳   永别了   女性人物形象   《老人与海》   勒尔   欧内斯特   无所得   诺贝尔文学奖   武器  
描述: 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在我们的时代里》《胜者无所得》等。此外,这位终生勤于笔耕的伟大作家还尝试了多种文体的创作,如书写打猎的文集《非洲的青山》,描写斗牛的文集《死在午后》,带有回忆录特质的散文集《不固定的圣节》,等等。 [1] 在
《天真时代》的叙事策略简论——兼谈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权力意识
作者: 王丽明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真时代   叙事策略   重复   省略   权力意识  
描述: 小说《天真时代》是美国现代小说家伊迪丝.华顿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曾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华顿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表现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禁锢与压制这一主题。文章认为,可视化人物塑造、省略和重复等叙事手法的综合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作品的艺术效果并深化了小说的女性主义内涵。
浅析《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作者: 王丽玮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霍达   悲剧命运   穆斯林的葬礼   梁君璧  
描述: 《穆斯林的葬礼》以独特的视角、冷峻的文笔、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它塑造了一系列如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等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对梁君璧人物形象悲剧命运的揭示,来探索作品中所蕴藏的悲剧的美感。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