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试论近松门左卫门的女性形象塑造:以《大经师昔历》中阿姗的形象为中心
作者: 郑潇潇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近松门左卫门,是日本江户时代古典戏剧作家,享有"日本莎士比亚"的盛誉。他一生共创作了人形净琉璃剧目120余篇。既有对英雄传说、历史故事的加工、润色,也有对时下市井生活、新闻事件的借鉴和改编。在近松的再整合、再创造的过程中,很多作品的主题出现了重心位移或根本转换,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产生了相应的转变,而
话语与权力:解读《夫妻那些事》中的三位女性
作者: 朱潇潇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   权力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湖南卫视和网络上热播的连续剧《夫妻那些事》,表面上借由"丁克"这个话题展现现代家庭中的冲突与矛盾,实际上导演汪俊通过三个家庭不同的命运走向向观众展现了中国现代社会中三类女性形象及她们与丈夫的夫妻权力关系。本文利用福柯的话语与权力理论来分析安娜、那依和林君的人物语言,进而揭示处在社会变革期的夫妻权力关系的变化,女性自身存在的悖论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家巷》中区桃、胡杏形象分析及其原型探究
作者: 任潇潇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三家巷》是十七年小说中十分独特的一篇,在几乎所有的长篇小说都在谈革命、谈工作不谈爱情的时候,《三家巷》却用很多笔墨在一幅广州风情画中描绘着三个家庭中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这在十七年文学中堪称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亮点,也因此成就了很多独特而又有代表性的丰满形象。区桃和胡杏是作品主人公人生中两位挚爱的女性,本文着力于对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原型存在的可能性。
男性眼光与女性眼光的碰撞:对比茅盾与丁玲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作者: 万潇潇   来源: 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眼光   都市女性形象   男性眼光  
描述: 本文认为茅盾、丁玲小说中对女性外在形象的描绘以及爱情观念的表述反映了他们对都市女性形象各自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揭示出男女性作家对女性立场的不同心理映射。
论《儒林外史》中那些“女屌丝”
作者: 刘潇潇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儒林外史》   女性形象  
描述: 《儒林外史》中的女性表面上微不足道,吴敬梓却用辛辣的手法,一方面描写了她们的不幸,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她们向世俗、向社会的挑战。封建的男权社会注定了她们悲剧的人生。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的塑造,对封建的礼俗社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表明了自己的女性观、价值观。
《飘》中女性力量的崛起
作者: 张潇潇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新女性   女主人公   玛格丽特   女性角色   传统社会   女性生存状况   世纪初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男性  
描述: 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的女性生存状况19世纪的美国社会,还是一个典型的父权式的传统社会,女性被视为"第二性",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领域,还是在家庭这样的微观领域中,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从属性地位。女性只是父亲和丈夫财产中的一部分,其天职只是做合格的妻子和尽职的母亲。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的中上阶层女性都被家庭所禁锢,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只能
论中国当代电影的女性气质:以徐静蕾导演的作品为例
作者: 王潇潇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文化   女性气质   女性审美  
描述: 本文论述的是中国当代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气质,从身体的美到女人内心的刻画,来揭示电影对现实中女性的影响,其中取其徐静蕾导演的作品为主要叙事材料,用来说明电影中女性气质的转变以及对以后电影发展的影响.
茅盾和丁玲小说中都市女性形象的对比
作者: 万潇潇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   恋爱自主   革命   男强女弱   “女”性  
描述: 茅盾和丁玲都擅长描写和塑造20-30年代都市女性形象,他们着眼于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对女性自由意志的追求,将强烈的女性意识渗透于人物形象中,形成了独特的都市女性书写特质,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特有的贡献。由于作家性别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作品中的女性在革命观、择偶观、婚恋观上存在差异。本文以茅盾和丁玲小说中都市女性形象的对比为出发点,通过二人笔下都市女性“性征”的不同;贞操观念和爱情观念的不同;女性在婚恋中扮演的角色的不同这三点来分析,男女作家在男性和女性眼光影响下,对女性立场的不同心理映射。丁玲是以女性
论陈铨的戏剧创作艺术
作者: 刘潇潇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尼采   陈铨   戏剧   编剧艺术   人物形象  
描述: 话剧由上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新剧时期、爱美剧时期、抗战时期与解放时期,以及新中国时期,如今已发展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如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汉、老舍等,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剧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现代文学史。与这些颇负盛名的剧作家相比,陈铨的名字并不足够如雷贯耳。但这并不代表他及其作品不值得研究,相反,当我们回过头翻看历史,会发现在现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身影曾反复出现,其重要性丝毫不逊许多名家。这位20世纪40年代名噪一时的“战国策
对《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作者: 秦潇潇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法国中尉的女人》   新历史主义  
描述: 《法国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品。纵观故事结构,小说集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历史史实及哲学家、史学家对资本主义文化的评论于一身,结合戏拟和互文的表达策略对维多利亚文化主题进行了反思性再现,向读者传达了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同时,小说的多元思想主题及多层历史叙述空间亦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风貌,体现了作者潜藏在小说深层结构中的后现代历史观。 本论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引言和文献综述部分概述《法国中尉的女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