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主流商业电影中女性身份的变与不变
作者: 韦小波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身份   男权意识形态   主流商业电影  
描述: 在主流商业电影叙事中,女性自动的伟大和深度的谦卑非常普遍。从对主流影像的梳理不难看出,影像叙事在历史的嬗变中,不变的是女性身份和女性命运对主导意识形态的供奉与佐证。以主流商业电影的大作《唐山大地震》为例,影片中一个高度自觉的女性形象和其命运在软化意识形态内核、实现历史、灾难的当代重述上相当有效,这种自觉是对传统历史叙事中以女性命运被动承载家国命运的一种突破,是历史叙事对消费语境的有效适应。在这种历史叙事中,女性意识自觉退避,故而它也意味着女性性别身份走向更深度的谦卑。所以说,在当下主流电影中,真正坚固的主
《红楼梦》的后现代特征
作者: 孙波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荒诞性   后现代性   女性形象  
描述: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所运用了出多种美学思想和创作方法。《红楼梦》里闪现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两种常见的艺术手法,同时也闪现出后现代的特征后现代特征。后现代本是西方的文学流派和潮流。
框架理论下的电视调解类节目解读
作者: 詹莉波   来源: 东南传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调解类节目   媒介空间   框架理论   情节模式  
描述: 通过框架理论的分析,电视调解类节目通过叙述的情节模式、节目中的女性形象以及赋予调解员"神话"地位塑造了其自身"服务于民"、真实有效的节目形象,同时也将其吸引观众视线、提高收视率的种种方式——满足观众猎奇欲、侵犯私人空间以及涵化观众——隐藏于无形之中,对受众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世界意义:论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的性别研究
作者: 胡清波   来源: 华中学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权力   文学经典   孙康宜   性别研究  
描述: 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是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根据中国文学和文化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梳理了她关于性别问题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作品的整理和研究,对妇女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以及在视角和方法上为汉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和谐——人类永恒的主题:《紫色》中的黑人男性生态文学视角分析
作者: 宋善波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作家   生态文学   文学视角   《紫色》   国家图书奖   黑人女性   世界文坛   黑人男性   艾丽斯·沃克   男权主义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作品《紫色》在1982年一经出版便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先后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及美国书评协会奖等一系列大奖,同时广大学者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诸多学者都是从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一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解读并把该小说列为黑人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但当我们在关注这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群体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该部作品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那就
美国华裔女性身份的构建
作者: 朱静波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探究   构建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描述: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共存的文化背景之中,美国华裔女作家尤为关注身处在种族与性别双重边缘的华裔女性对于她们的族裔与性别身份的探究,并且,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结合了自身族裔文化与西方经典文学传统,以华裔女性的切身体验为基础,努力构建与众不同的身份。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着重探讨身份寻求过程之中的混同与融合趋势以及为此主题服务的艺术手段。
浅析《致橡树》的爱情观
作者: 张宏波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舒婷的《致橡树》,借抒情主人公倾诉爱情理想,塑造了一位见识卓然、不同凡俗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显示了一种男子之气,展现了一种阳刚之美。该诗用“木棉”的独白口吻,同“橡树”对话,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真正的爱情必须在相知、相依、相恋、相互平等、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也就是像诗人所说“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谈蒋韵《隐秘盛开》中的女性悲情书写
作者: 张清波   来源: 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秘盛开   女性悲情   蒋韵  
描述: 长篇小说《隐秘盛开》是蒋韵力作,小说主要通过对几位女性人物命运的书写,展示了各样悲剧。通过女性悲情书写,引领我们对女性生存空间进行深入思考。
《美国牧歌》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张莹波   张树娟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牧歌》   菲利普·罗斯   女性主义解读  
描述: 西方评论界大都认为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中的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是一个因其自身美德而受罚的完美男人,而文章认为小说中有一种女性主义的声音在抵抗并颠覆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叙述者内森·朱克曼甚至作者菲利普·罗斯等构成的多重男性主导性话语,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能勇敢面对强势的男权意识形态,以自己的方式挑战男性权威,努力展示自我,重新确立自己的女性身份,寻找新的归宿和出路。尽管她们的方式不甚可取,她们的结局也不够圆满,但我们看到了小说家罗斯对性别平等所做的主观努力。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