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温柳词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作者: 张青波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词   婉约派   锦堂春   文学体裁   迷仙引   柳词   唐宋词   柳永词   采莲女   明白晓畅  
描述: 温庭筠和柳永是唐宋词坛上两位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词人,他们作为正宗的婉约派词人,终未摆脱“言情”的束缚。在表现手法上,温庭筠采有绮丽软媚的风格,是在词这种文学体裁中专力描写女性的第一人;柳永的情词十足的体现出歌妓之词为歌妓所唱的俗化特色,柳词语言清新、明白晓畅,工笔细摹,追求情景融合,留不尽之意于言外。本论文关于对柳永、温庭筠词中女性形象的对比。温词多以贵妇,宫女,商妇为对象,以此衬托晚唐女性
比较温庭筠和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青波   来源: 商情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温庭筠   柳永   女性形象  
描述: 温庭筠和柳永是唐宋词坛上两位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词人,他们作为正宗的婉约派词人,终未摆脱“言情”的束缚。在表现手法上,温庭筠采有绮丽软媚的风格,是在词这种文学体裁中专力描写女性的第一人;柳永的情词十足的体现出歌妓之词为歌妓所唱的俗化特色,柳词语言清新、明白晓畅,工笔细摹,追求情景融合,留不尽之意于言外。
浅析《木兰诗》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波   来源: 教育文汇(综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浅析《木兰诗》中的女性形象
从华顿笔下的女性形象来看其女性观
作者: 李银波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特质   女性观   失衡   女性形象   和谐  
描述: 先于弗吉尼亚.伍尔夫,伊迪丝.华顿塑造的女性形象的人格向着双性同体发展。她无意识中分别对《夏》和《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查瑞蒂与梅进行了双性特质同体式的性格刻画,但双性特质在她们身上并未得到和谐的展示,仍处于双性特质的失衡态,为此她们对各自的生活或不满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华顿的众多小说人物中,艾伦身上优秀的男性特质勇敢、独立与美好的女性特质善良、包容共同作用,均衡和谐的发展使艾伦成为华顿心中最理想、健康、健全的女性形象。因此,伊迪丝.华顿的女性观是女性必须具备双性特质,并且双性特质要平衡发展,这样才能
从珍妮隐约的经济地位看其模糊的独立黑人女性形象
作者: 张彩波   来源: 黄海学术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茶点   赫斯顿   模糊   经济地位   黑人女性   女性形象   珍妮   女性自我意识   经济基础  
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20世纪著名黑人女性小说家佐拉·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在21世纪的今天仍是拥有广大读者群的经典之作。赫斯顿留下的文化遗产成为弗罗里达州的文化旅游的核心项目之一。《他们眼望上苍》小说的电影戏剧版本在美国引起巨大的轰动,这也充分说明其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小说女主人公珍妮成为黑人女性的重要代表。
乱世中的一叶浮萍:从历史小说《德川家康》中的重要女性形象看日本“武士道”文化的深远影响
作者: 王一波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川家康   “武士道”精神   女性形象  
描述: 《德川家康》是日本作家山冈庄八的一部著名历史小说,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复苏时期。由于当时日本在经济与文化上都被迫接受美国式的改造,日本国民产生了强烈的重塑大和文化的意识需求。《德川家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全书洋溢着浓郁的武士道精神。笔者以分析小说中典型的女性形象的性格与命运为着眼点,着重阐述了作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古代战国时期女性的生活,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评陈寅恪的女性形象批评观
作者: 刘波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寅恪   颂红妆   女性形象批评观   诗史互证  
描述: 本文以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所著的七篇论文与两部著作为底本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 ,以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 ,简述陈寅恪的女性形象批评观 ,分析陈寅恪晚年“颂红妆”的原因 ,评论陈寅恪“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 ,总结其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贡献。
20世纪初香港华文报纸上翻译小说中的女性——以《唯一趣报有所谓》(1905—1906)所刊载的《七王会》为例
作者: 李波   杨岱若   来源: 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唯一趣报有所谓》   《七王会》   改写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初,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香港,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过程中,译者(特别是男性译者)会怎样传达原文中的女性形象呢?本文以20世纪初在香港《唯一趣报有所谓》上所刊登的翻译小说《七王会》为例,描述女性形象如何被操纵和改写。这种操纵与改写突出表现为女性“被失业”、“被收声”、“被宠召”以及“被隐姓埋名”等。本文将结合20世纪初期的香港人口性别构成、教育背景与就业分布等因素,揭示并解释西方女性形象在翻译中被操纵和改写的社会动因。
梦醒了走向何方: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试论鲁迅先生对五四女性解放运动的反思
作者: 李波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独立   个性   社会环境   传统   婚姻  
描述: 经济水平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社会学的一方面,本文以对鲁迅《娜拉走后怎样》和《伤逝》中的娜拉和子君的分析,从经济的角度和社会环境的角度,探讨鲁迅对于五四时期女性解放运动的反思。
美女文化与电视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作者: 章东轶   王铁波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女文化   女性形象   电视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角度,以当前电视对美女文化的塑造和传播为切入点,通过女性在电视中呈现的整体形象,观照电视媒介对女性形象建构所起到的作用、意义和责任。共分四个部分:一、阐述美女文化的实质,美女文化是一种视觉的、可被消费的媒介文化,是电视中的娱乐元素之一;二、探讨美女文化对女性电视形象的影响,是对女性性别陈规的加深;三、电视对女性形象建构的现状分析;四、从女性主义角度论述造成女性自身形象与电视形象差异的内在原因。
< 1 2 3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