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波】搜索到相关结果 128 条
-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世界意义:论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的性别研究
-
作者:
胡清波
来源:
华中学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权力
文学经典
孙康宜
性别研究
-
描述:
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是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根据中国文学和文化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梳理了她关于性别问题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作品的整理和研究,对妇女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以及在视角和方法上为汉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
和谐——人类永恒的主题:《紫色》中的黑人男性生态文学视角分析
-
作者:
宋善波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作家
生态文学
文学视角
《紫色》
国家图书奖
黑人女性
世界文坛
黑人男性
艾丽斯·沃克
男权主义
-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作品《紫色》在1982年一经出版便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先后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及美国书评协会奖等一系列大奖,同时广大学者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诸多学者都是从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一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解读并把该小说列为黑人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但当我们在关注这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群体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该部作品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那就
-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概观
-
作者:
杨清波
来源: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黑人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很长时间里被排斥在以男性文学为中心的所谓主流文学之外,一直处于弱势话语的地位。在经历了以自我描述为主的早期文学阶段和寻找黑人妇女身份的文艺复兴阶段之后,黑人女性文学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迎来了其发展过程中的黄金时期,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完美地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预示了21世纪黑人女性文学的更加繁荣。
-
薛涛诗词英译述评
-
作者:
于洪波
来源:
海外英语(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译研究现状
薛涛诗词
发展
-
描述:
薛涛,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不仅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而且在中国整个文学史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薛涛诗词翻译的研究不仅可以加强译语读者对薛涛本人和其诗词的了解,同时也能促进中国古典文化的广泛传播。该文介绍了薛涛诗词的英译概况及其诗词的英译研究的情况,并对薛涛诗词英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对薛涛诗词的英译提供一些帮助,推进西方世界对薛涛诗词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
从“姐妹情谊”到“女同性恋”——以《海滨故人》和《暑假中》为例
-
作者:
张少波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滨故人
暑假中
女同性恋
姐妹情谊
-
描述:
庐隐的《海滨故人》和丁玲的《暑假中》都是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两部小说虽然都是女性文学作品,但在主题表达上存在些许差异。《海滨故人》的主要意图是描绘妇女解放推动新女性离开所在家庭,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女性才由此发展出新的同性关系,彼此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姐妹情谊。而丁玲的《暑假中》利用同性恋爱题材对女性主体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性恋爱既是新女性追求自由与解决孤独时一种迫不得已的生活方式,又是一种受制于父权制文化下的反抗形式。她们的作品都为女性的自由解放赋权提供了方向和力量。
-
从“姐妹情谊”到“女同性恋”
-
作者:
张少波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滨故人
暑假中
女同性恋
姐妹情谊
-
描述:
庐隐的《海滨故人》和丁玲的《暑假中》都是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两部小说虽然都是女性文学作品,但在主题表达上存在些许差异。《海滨故人》的主要意图是描绘妇女解放推动新女性离开所在家庭,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女性才由此发展出新的同性关系,彼此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姐妹情谊。而丁玲的《暑假中》利用同性恋爱题材对女性主体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性恋爱既是新女性追求自由与解决孤独时一种迫不得已的生活方式,又是一种受制于父权制文化下的反抗形式。
-
美国华裔女性身份的构建
-
作者:
朱静波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探究
构建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
描述: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共存的文化背景之中,美国华裔女作家尤为关注身处在种族与性别双重边缘的华裔女性对于她们的族裔与性别身份的探究,并且,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结合了自身族裔文化与西方经典文学传统,以华裔女性的切身体验为基础,努力构建与众不同的身份。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着重探讨身份寻求过程之中的混同与融合趋势以及为此主题服务的艺术手段。
-
新时期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困境的对策研究
-
作者:
姜波
耿春明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对策
困境
-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自传入中国,就在中国这片深厚的沃土中扎根发芽,逐渐取得了应用的话语权,无论女性文学创作亦或文学批评,都呈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然而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文学批评传播发展的语境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处境,也遭到了社会的误解与非议,如何摆脱困境,采取对策,使我国女性文学创作走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
《默市》的象征意义
-
作者:
李守波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默市》
津岛佑子
象征意义
-
描述:
作为日本战后文坛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津岛佑子在《默市》一文中用象征的手法,借六义园的存在表达隐藏在喧闹都市里事物的灰色存在感。并在质疑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家庭结构的同时,肯定现代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
《私人生活》 与女性文学
-
作者:
王小波
来源: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静矣让我谈淡对女性文学的看法。我读过一些女作家的作品,但不幸的是,这些作品不是中国女性文学中的代表作品,真正的代表作一时又找不到,于是她给我拿来一本陈染的《私人生活》。看过这本书之后,忽然想到前几天在报上看到一篇评女性文学的文章,说是这类作品无它,不过是披露个人的隐私,招人窥视。女性文学该如何评价暂且不论,这种批评本身是没有道理的。明明你窥视了别人,
<
1
2
3
...
5
6
7
...
11
12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