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
作者: 杨瑶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传播   电视广告   广告策略   广告模特   女性形象  
描述: 广告作为一种典型的传播现象,传播功能是它的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广告传播功能的实现必须满足大众媒介,不同的广告主会根据各自特定的市场营销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的媒介。如今,传播面积最广、影响力最强的电视媒介,已成为最主要的广告媒介,也是我们接触和接收广告信息最广泛的来源。 时代和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和精神商品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如潮水般涌向市场的各类产品和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要想让自己的商品在千军万马中独树一帜,广告商和销售商们必定要在销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导演在女性视角下的创作特征
作者: 李杨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女性角   女性主义  
描述: 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中国导演群体出现了主体转型:从男性独掌大权到女性顶起半壁江山。女性导演的电影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态度和风格,因此研究女性导演在女性视角下的创作特征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第一代女性导演创造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导演的塑造如出一辙,脸谱化、无性别,多集中于“地母”和“花木兰”这两种形象。而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将女性意识贯穿到电影作品中。她们通过电影追求两性平等的话语权,转变大众在父权社会影响下单一的男权思维模式。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选择亲情
金代后妃研究
作者: 杨雪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仪   金代   参政   皇后   后妃  
描述: 处于统治阶层的后妃女性历来都是古代妇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史书中很少记载平民女性的生活事迹,而大多是贵族女性特别是后妃女性的详细生平,故而后妃群体成为妇女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身处政治权力之旁的后妃女性或直接或间接地都会对当时的朝政、社会的发展甚至历史的走向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后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金代后妃群体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中的上层女性,在女真统治者推行汉化的同时也经历了自己的改变:在后宫建制方面从无到有,在形象上也逐渐向中原传统女性形象转变。金代后妃在政治作为以及参政力度上远远小于同时
《三水小牍》研究
作者: 杨菁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佛道思想   史传文学   《三水小牍》   皇甫枚   人物形象  
描述: 《三水小牍》是晚唐皇甫枚所创作的一部较有成就和影响的传奇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唐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文体独立的标志,但目前学界对唐传奇的整体性研究才刚刚起步,尤其缺乏对《三水小牍》的专门研究。论文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对皇甫枚《三水小牍》进行详细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作者及《三水小牍》其书。皇甫枚生平有许多值得考证和甄别的地方,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量搜集相关材料完善作者信息,从籍贯、生平、交游、作品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论及《三水小牍》其书时,主要从题名的由来、作者姓名的流传问题、全集的卷数、版本
另类的呐喊:《最蓝的眼睛》、《紫颜色》中女性人物身份建构探析
作者: 杨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建构   《紫颜色》   《最蓝的眼睛》   美国非裔女性文学   身份理论  
描述: 虽然《独立宣言》主张“人人生而平等”,但“男权中心、种族歧视”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困扰着美国的民主制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诸多问题之中,而以非裔美国女性发展尤显突出。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详实地书写了非裔美国女性成长经历和奋斗之路,记录了她们的成长历史,对深受白人强势文化和价值观的束缚和压榨的黑人的精神苦闷、迷茫和探索做了全面的描写。在诸多作品中尤以《最蓝的眼睛》和《紫颜色》为代表。两部作品通过黑人女性悲惨命运的再现,揭示了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
视化计性别视角下的老年福利供给分析
作者: 杨妮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差距   老年福利   性别公正  
描述: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对我国老年福利供给带来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当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家庭结构变化新特征——小型化、空巢化相互作用,再与我国经济和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重叠,产生的快速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和老年福利供给水平相对滞后的矛盾将更加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逐渐进行老年福利供给制度的改革与调试,但是改革过程中,却出现福利水平整体提升的情况下老年女性贫困现象频现,女性贫困化、贫困女性化特征显著。如何认识和分析这一现象,社会性别理论提供了一个认识和分析这种现象与特征的有力视角和分析工具。社会性别理论是分析
为“第二性”赋予性别意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
作者: 杨静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和谐   批评实践   女性主义  
描述: 二十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入我国,在经过了漠视、排斥、激烈的争鸣、争论之后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文学批评实践,对我国现当代女性作家、作品的研究,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方法的改进,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和批评方式。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成为当下文学批评界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繁荣也促进了女作家女性意识的觉醒,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女性文学的创作,赋予众多女性文学作品以浓郁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对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进行梳理,总结其成果,反思
典范与模仿:清末民初女传教士与本地女信徒的对比研究(1877-1922)
作者: 杨秀丽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传教士   妇女性别意识   基督教   圣经妇女   妇女性别空间  
描述: 本文主要藉由传教士主流刊物《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中登载的女传教士传记,以及1877、1890、1907年三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纪录为主要材料,考察1877-1922年之间在华女传教士的传教生活经历,以及给中国人带来的影响。文章尝试以十九世纪流行于美国社会的妇女性别意识和妇女性别空间概念为切入点,集中讨论这一时期的在华女传教士在她们的传教士业中,向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妇女展现了怎样的女性形象、性别意识。在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是否也建立了自己的性别空间,这种性别空间概念给中国妇
《典范与模仿:清末民初女传教士与本地女信徒对比研究(1877-1922)》
作者: 杨秀丽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传教士   妇女性别意识   基督教   圣经妇女   妇女性别空间  
描述: 本文主要藉由传教士主流刊物《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中登载的女传教士传记,以及1877、1890、1907年三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纪录为主要材料,考察1877-1922年之间在华女传教士的传教生活经历,以及给中国人带来的影响。文章尝试以十九世纪流行于美国社会的妇女性别意识和妇女性别空间概念为切入点,集中讨论这一时期的在华女传教士在她们的传教事业中,向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妇女展现了怎样的女性形象、性别意识。在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是否也建立了自己的性别空间,这种性别空间概念给中国妇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