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搜索到相关结果 570 条
-
浅谈“三曹”诗歌的不同风格
-
作者:
杨桂枝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丕
女主人公
曹操诗歌
诗歌风格
语言风格
生活环境
曹植
三曹
中国通史
女性文学
-
描述:
"三曹"同为汉魏时代杰出、有代表性诗人,他们所写诗歌风格各异。
-
女性悲剧面面观:美国战后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悲剧
-
作者:
杨洁
来源: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呼唤社会
反映现实
女性悲剧
呼唤女性
-
描述:
战后的美国女性文学是以女性悲剧为特征的。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个孤独、怨恨、疯狂、自杀或死亡的悲剧女性。女性悲剧是对美国战后妇女“回家去”运动的有力抨击 ,是对女性的呼唤 ,对社会的呼唤
-
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书写
-
作者:
杨绍军
来源: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世界
文学创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作家们自觉地疏离男性作家所热衷的政治、历史、社会之类的宏大叙事,回归女性的经验领域,专注于女性意识的书写,在林白、陈染、王安忆和张洁等女性作家的作品中,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反抗和颠覆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世界进行重新书写;强调人的私人化的精神空间,以个体的生命意识来展示文学的审美追求;回到直面现实、自由书写的女性空间里,使女性主义文学进入全面关注都市女性生存命运与个体体验的新阶段;深入到情感的内部对爱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爱的质问与怀疑。
-
汉代宫廷女性与文化的关系
-
作者:
杨舒眉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舞艺术
汉代
宫廷文学
宫廷女性
宫廷女性教育
-
描述:
汉代宫廷女性对汉代文化的丰富、传承和发展起着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一方面积极地迎合和接受儒家思想和文化对她们的塑造,另一方面还采取各种教育措施推动和促进儒家思想在汉代的传播和发展。她们创造出以哀感凄艳为基调的宫廷女性文学,与以雄浑博大为特征的男性主流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丰富了汉代文化,使文学内容和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色,还为后世以情感体验为内容的女性文学奠定了基础。她们有不少女艺人投身乐舞洪流,希冀用乐舞实现人生飞跃,对乐舞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现代革命女作家文本创作的文化内涵
-
作者:
杨晶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作家
文化内涵
现代性
女性文学
-
描述:
现代革命女作家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历史复杂性。由于不同的历史和现实境遇,形成了成长于“五四”时期的老一代革命女作家和革命潮流中涌现的“新兴”革命女作家两种创作趋向,其文本之间存在着文化内涵的差异性。在当代文化的视野下对这种文化现象予以研究,目的不在于重新对其给予或高或低的评价,而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历史的真实性。
-
当代非洲女性文学的主旋律
-
作者:
杨金才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当代非洲女性文学的主旋律
-
当代非洲女性文学的主旋律
-
作者:
杨金才
来源:
书与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当代非洲女性文学的主旋律
-
繁华而凄凉的梦——评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悲剧性
-
作者:
杨莉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记忆
时尚
悲剧
预设
怀旧情调
-
描述:
《长恨歌》作为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一曲挽歌,具有强烈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就像一场繁华而凄凉的梦。分析了小说描写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思想。通过五个方面“谋杀场景的悲剧预设,双重性的上海与悲剧的构建,记忆与时尚倒置的悲剧,女性角逐男权主流的败北和怀旧情调的内涵”来论证这个梦的悲剧性以及这个梦所包含的怀旧情调的意蕴。
-
畸型文化土壤中生长的女性主义者——上海美女作家文本分析
-
作者:
杨帆
来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卫慧
女性主义者
畸型文化
-
描述:
女性文学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上海美女作家与上海海派文化关系的角度,运用女性主义者的视角,对卫慧等女性作家的文本进行分析,从而对海派文化土壤中诞生的女性主义作品作一个简要的评介和基本的判断。
-
朝鲜才女许兰雪轩的诗作及其在中国的流传
-
作者:
杨玉
来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许兰雪轩
朝鲜诗选
-
描述:
许兰雪轩是朝鲜中期著名女诗人,在韩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明末援朝抗倭的特殊历史机遇,使许兰雪轩诗最先通过中国文人编选的《朝鲜诗选》得以面世,并在中原大地引发了一股传布朝鲜女性汉诗的热潮。朱之蕃为《兰雪轩集》撰写小引,使许兰雪轩名声大振。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和朱彝尊的《明诗综》使许兰雪轩登上中国诗坛的大雅之堂,名传千古
<
1
2
3
...
13
14
15
...
55
56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