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骥,刘瑜】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张洁作品研究综述
-
作者:
杨骥
刘瑜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洁
综述
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
描述:
作为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两次夺得茅盾文学奖的“文学女士”,也作为我国首位囊括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大奖的作家,对张洁文学作品的研究历来是我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重点。本文拟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角度出发,探究张洁文学作品研究现状及缺失。
-
试论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骥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80年代的爱情》
女性形象
野夫
-
描述:
作为野夫的代表作,《1980年代的爱情》讲述了大学毕业生小关与农村女孩雯纠缠多年、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本文拟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雯为研究对象,探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质,以及在此之下,作者的两性刻板印象与男权理念。
-
娜拉出走以后——试论鲁迅《伤逝》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骥
来源:
青年文学家(B版校园写吧)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娜拉
鲁迅
《伤逝》
女性形象
-
描述:
娜拉出走以后——试论鲁迅《伤逝》中的女性形象
-
娜拉出走以后——试论鲁迅《伤逝》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骥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娜拉
鲁迅
《伤逝》
女性形象
-
描述:
《伤逝》讲述了现代知识女性子君走出家门,与“五四”青年涓生追求爱情与婚姻自由,却最终失败,重回父门,甚至抑郁而死的故事。本文拟以《伤逝》为研究文本,以小说女主人公——子君为研究对象,探讨子君的人物及其时代特质,并以此指向“五四”娜拉“出走-回归”模式的社会与性别内涵。
-
魔鬼与天使之间——试论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骥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张爱玲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红玫瑰与白玫瑰》凭借其独特生动的人物塑造,在我国现代文学长廊中独树一帜。本文拟以张爱玲为研究对象,以其代表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为研究范本,探究小说女主人公王娇蕊与孟烟鹂的形象异同,以及在此之下,张爱玲的创作特质与颠覆性意义。
-
试论《菤葹》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骥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冯沅君
《菤葹》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作为父权历史中的“空白之页”,女性在传统视野中是被塑造、被描摹的第二性与他者。“五四”时代,是中国女性浮出历史地表的时代,作为文学研究会推出的唯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冯沅君凭借其小说中大胆、决绝的反叛精神在五四女作家群中独树一帜。本文拟以其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菤葹》为例,结合时代语境分析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我”的“拯救者”与“牺牲者”双重定位。
-
以身谋爱与以爱谋生——试论《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骥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享有盛名的女作家,爱情是其笔下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拟以张爱玲为研究对象,以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爱情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为研究范本,探讨小说女主人公的形象特质,以及在此之下张爱玲的创作特色与女性意识。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惊艳文坛,此后更是凭借《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奠定了其小说大家的位置。爱情,是张爱玲笔下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不同于传
-
浅谈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瑜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爱情诗歌
女性
-
描述:
诗歌是文学的源头,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银河中,爱情诗歌是这条银河中灿烂的一颗明星,欣赏这些作品,眼前似乎浮现出一个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
丁玲小说的新女性形象——从“女儿”到“女人”
-
作者:
刘瑜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
早期小说
新女性
-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别从自审意识确立、异性形象审视、同性情谊书写等方面对丁玲早期精典文本进行解读,凸显出丁玲小说的独特价值在于:丁玲笔下塑造了一批具有真正性别内涵的新“女性”形象。
-
拯救还是陷落: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瑜
来源:
红岩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历史到了21世纪,人类已经经历并正在经历着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作为文化符码还是现实存在的女性亦如此。女性的觉醒曾为20世纪的重要话题之一,在相对宽泛的现代/后现代文化环境里,男人/女人这一古老的话题似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