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组织
作者: 李莉莉   来源: 青岛日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组织
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组织
作者: 李莉莉   来源: 青岛日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组织
对《物理学家》中重要女性形象的重新解读
作者: 李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喜剧   《物理学家》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悲喜剧《物理学家》是瑞士剧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于1961年创作的,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剧本进行了分析。莫尼卡代表男性心目中最美好的象牙女郎形象,莫比乌斯的前妻虽离婚再嫁但也牺牲了很多;相反,疯人院女院长则是这些美好女性的反面,不但相貌丑陋,而且向往权力,拥有金钱和名望,具有强大的控制欲。
试论繁漪与安娜的民族文化性
作者: 李莉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性   自由   个性解放  
描述: 《雷雨》与《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作品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和安娜,但她们反抗的外在表现和精神内涵又有很大的差别,具体体现为她们的性格发展逻辑和反抗轨迹蕴涵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成长中的非洲新女性——阿契贝《荒原蚁丘》小说人物比阿特丽丝形象浅析
作者: 李莉   来源: 非洲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洲女性   女性   男性中心主义  
描述: 《荒原蚁丘》是当代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阿契贝的一篇重要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对比阿特丽丝这一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让世人对当代非洲女性有了新的认识,也回应了评论家们对阿契贝小说创作忽略非洲女性的指责。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比阿特丽丝形象进行探讨,以她的童年经历作为切入点分析她成长背后的隐痛,展示她对本土文化中各种形式的男性中心主义的警惕与批判;同时揭示出非洲女性在后殖民时代所面临的种种话语诱惑与陷阱,并挖掘比阿特丽丝在复杂语境下突围的希望。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