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李慧,王盛】搜索到相关结果 33 条
-
《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审美特征
-
作者:
李慧军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类
聊斋志异
对立
狐女
统一
-
描述: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是独具审美特征的异类女性形象,其表现便是人性与狐性的对立与统一。统一主要是狐性怎样不露痕迹地转变为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是美与慧的集合,是率真的性情与高贵的品格。对立主要是指狐女性格中人性与狐性矛盾的地方,即认同俗世与渴望自由的矛盾,自卑与自尊的矛盾等。正是因为这种对立统一,使得狐女形象同其他的鬼女,仙女以及其他异类女性形象区分开来。
-
我国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及其意义
-
作者:
李慧英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概念
社会性别制度
社会性别意识
性别文化
女性研究
女权主义
性别规范
性别视角
性别研究
性别角色
-
描述:
我国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及其意义
-
韩国女性文化艺术运动的现实与展望
-
作者:
李慧景
来源:
当代韩国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资本主义
80年代
女性主义者
男女平等
韩国女性
文化运动
文化艺术
女性问题
女性文化
-
描述:
一 80年代 韩国社会自觉地开展民主化运动已有30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以后迅速进行的现代化、产业化过程,促使女性从传统的社会领域开始走进资本主义的社会公众领域。这样,虽然看起来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增多,但实际上,这一过程却是将家长式的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儒家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加重了女性的压力。与近代社会所倡导的自由、平等观念相反,女性所受的压力与不平等更为明显,促使女性开始认识自身的处境。
-
面向21世纪的妇女发展战略(下)
-
作者:
李慧英
来源:
国际社会与经济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非政府组织
暴力行为
妇女地位
妇女参政
妇女人权
国际社会
行动纲领
妇女组织
家庭暴力
社会决策
-
描述:
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反对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应当说是近年来妇女非政府组织影响国际社会决策的成果。《行动纲领》对妇女的暴力行为规定为:公共生活或私人生活中所发生的基于性别原因的任何暴力行为,这种暴力行为造成或可能造成妇女受到
-
毛泽东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及伟大意义
-
作者:
李慧秋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毛泽东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及伟大意义
-
近年来我国女性文学研究述评
-
作者:
李慧英
来源:
妇女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近年来我国女性文学研究述评
-
我国妇女研究机构的作用、问题和对策
-
作者:
李慧英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妇联
妇女学
问题和对策
妇女问题
妇联系统
郑州大学
妇女理论研究
中国妇女
女性文学
妇女研究
-
描述:
我国妇女研究机构的作用、问题和对策李慧英妇女研究机构的建设几乎是与妇女研究同时起步的。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妇女研究机构群络,有利地推动了妇女研究的学科比、本土化、国际化,在妇女研究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妇女研究机构的...
-
《道德经》与《圣经》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柴青青
李慧敏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经
圣经
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
-
描述:
十九世纪末的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之后,女性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也重新审视前人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女性意识。《道德经》与《圣经》这两部经典著作中提到的有关女性的问题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是两者的对比分析甚少,本文就尝试将两部著作中有关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地位的描写进行对比,去发掘中西文化对待女性问题的异同。
-
走进韩国史剧《大长今》
-
作者:
李慧净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连续剧
文化题材
女性人物
国史
-
描述:
在诸多大众文化题材中,连续剧一直被誉为是以女性为中心的题材为主。连续剧,特别是像肥皂剧因其女性人物的比重大且结构与放映都很适合女性观众的口味,从受众比率看来的确为女性居多。但从其内容上来讲,对于究竟是否真正地以女性为中心和亲近女性的问题, 也有颇多的谈论。
-
不息的生命:张爱玲笔下三类女性的生存图景
-
作者:
李慧
安刚强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生存图景
地母精神
女性人物
-
描述:
张爱玲笔下的三组女性人物分别显示了各自的生存图景:"凄艳的蝴蝶"曹七巧、霓喜健康、泼辣,但难以掩饰命运的难堪;娇宠的准尤物王娇蕊、白流苏、殷宝滟明艳动人,其依附性地位实包含着难言的辛酸;自立的女性虞家茵、顾曼桢朴素平实,其独立的地位却依然没有带给她们满足的喜悦。在这些女性人物生存的挣扎与缺陷基础上,张爱玲寄寓了一种企望安顿女性生命的地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