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涛,王萍】搜索到相关结果 27 条
-
历代名媛传
-
作者:
张涛
王萍
来源: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
名人
-
描述:
本书包括了46位中国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女性人物的传记,上起殷商,下迄清末。
-
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微
-
作者:
王萍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女性
女性形象
海明威小说
-
描述: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小说家,他以塑造男性角色、观照男性世界而著称于世,完美诠释了"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的硬汉精神。其实,海明威小说中也有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可以分为理想女性、男性化女性、新女性等,她们与海明威的童年经历、人生磨难、男权意识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有着密切联系。
-
试析乔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萍
来源:
英国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乔叟
负面
女性形象
理性和人性
-
描述:
本文通过对中世纪英国作家乔叟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分析,探讨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它们与其时代背景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一方面,乔叟作品中女性展现出来的多为不贞、多言等负面形象,这一形象与中世纪男性主流社会对女性的观点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作品中关于女性的描述还体现出了乔叟作为进步作家的代表对理性与人性的思考以及对更美好未来的期待。
-
乔叟作品中女性形象与其时代的一致性
-
作者:
王萍
来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乔叟
负面
女性形象
理性和人性
-
描述:
对中世纪英国作家乔叟的作品的女性人物予以分析,探讨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时代的一致性。通过分析表明,乔叟作品中的女性展现出来以不贞、多言等负面形象为主;这一形象与中世纪男性主流社会对女性的观点是一致的。作品中关于女性的描述还体现出了乔叟作为其时代进步作家的代表对理性与人性的思考以及对更美好未来的期待。
-
普通工科院校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困境与走向研究
-
作者:
王萍
来源:
长江丛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
描述:
普通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在转型期面临的巨大的困境与挑战,本文旨在分析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困境,从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师资力量,教师专业培训等方面剖析大学英语教师走向与发展,从而更好地把握大学英语教师发展转型问题。
-
曹植的弃妇诗及其对自身的影射
-
作者:
王萍
来源:
知音励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植
女性形象
弃妇
-
描述: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他的诗篇中的十二首女性诗多是弃妇诗,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其特殊的家世和坎坷的经历的影响,当然也与他所处的动乱年代有关。
-
从日本灾难片看日本民族的审美观
-
作者:
王萍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视艺术
艺术作品
审美意识
日本
文化特征
价值观念
灾难片
-
描述:
日本的灾难片在模仿好莱坞灾难大片的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独有的风格,这些风格折射出的是日本民族异于他民族的审美观。本文将从日本人独特的色彩审美观、对细节刻画的重视以及女性形象在影片中的塑造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
论莫言小说历史与虚构叙事的并置:以《生死疲劳》、《丰乳肥臀》为例
-
作者:
王萍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叙事
虚构
生命形式
女性形象
-
描述: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小说,既有对传统小说的民间话语叙述的继承,又融入了现代小说元素的艺术创造,对历史、人物、时代、事件等给予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呈现出历史与虚构并置的叙事艺术形式,尤其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与《丰乳肥臀》,更是凸显了这种艺术构思,传达出莫言的审美认知和叙述风格。
-
19世纪英国家庭意识形态的出现及妇女运动的兴起
-
作者:
王萍
来源:
英国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运动
家庭意识形态
英国
女性形象
-
描述:
家庭意识形态在当代一般被认为是女性压迫的一种手段。然而,当家庭意识形态在19世纪初出现时,却曾经为女性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扮演过积极的角色。正是因为家庭意识形态中女性不再是绝对的"他者"而是成为家庭中的主体——天使,具有进步思想的女性于是以此为契机将其中的积极意义利用到最大化,由小家及大家,从而开始了女性走出家门的第一步。
-
生就的悲剧还是悲观的定位
-
作者:
王萍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因为女人》
命运
女性形象
-
描述:
阎真的长篇小说《因为女人》向我们展示了在男权文化的大背景下女人生存的悲哀,作者认为女人最终都要走向毁灭。这是她作为女人生来就决定的。女人的命运真的是无法改变的吗?还是作者对女人有固着的偏见?本文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力图揭示作者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价值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