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建,沐清】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从“女”性到“两性同体”:论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中的女性观
-
作者:
张建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同体
女性观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没有个性的人》
-
描述: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一种阅读思考的方式借助反讽理论和“两性同体”观念分析穆齐尔长篇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中的四位主要女性形象,进而分析探讨穆齐尔的女性观。博娜黛婀和狄奥蒂玛是追求爱情的典型“女”性,作者肯定其追求但批判了她们的爱情观;克拉丽瑟是两性同体的“疯女人”,作者认同其清醒而疯狂的魔力,但否定其“两性同体”下暗含的两性不平等观念;乌尔里希与阿加特追求“另一种状态”的“兄妹恋”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另类探索,虽然这种追求以失败告终,但它却丰富了“两性同体”观念的内涵,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两性和谐
-
原型批评视域下伊丽莎白和白流苏的“灰姑娘情结”研究
-
作者:
张建青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灰姑娘情结
原型
女性主体意识
灰姑娘神话
原型批评
-
描述:
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以及加拿大文化批评家弗莱密不可分的。弗雷泽详细探究了世界各地原始部族的神话和仪式所体现的原型意义,荣格则将其“集体无意识”理论应用于原型研究,弗莱在继承弗雷泽和荣格的原型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原型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的地位,并着力研究了一些反复出现在不同文学背景中的原型的原始意义和它们在形成共同文学经验中所起的作用。简·奥斯丁是一位有着“无与伦比”美誉的英国小说大师,而张爱玲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
-
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建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解构
女性意识
《纯真年代》
新女性
-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华顿留下了许多的作品,包括19部中长篇小说和11本短篇小说集。《欢乐之家》、《风土人情》和《纯真
-
另辟苍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演进
-
作者:
张建敏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打破了文坛的传统格局,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性别观念,同时也把小说发展的可能性推进到一个新领域。研究当代女性文学,能够触摸到中国现代文明进程最内在的精神脉动,也可以透视出中国当代文学未来的发展态势。本文采用史--人--文的研究方法,从纵横两个向度阐发女性文学发展的全貌。 本文上篇是对女性文学发展脉落的历时描述。从根本上说,女性文学的发展是女性意识觉醒推动的结果。新时期女性意识觉醒历经三个阶段:追求人的价值实--强调女人的性别优势--回归女性生命本体。女性意识的不断深化也牵动着女性
-
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的母爱话语研究
-
作者:
张建秒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作家
母性
现代文学
母爱
-
描述:
母爱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个基本母题,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对母亲形象的书写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她们热衷于对母亲形象的阐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我们刻画了一系列母亲形象。在写作中她们尽力展示出生活原生态中母亲的生存状态,尽力挖掘被文化遮蔽的母亲真实性。这些别具深意的多元的母亲群落的存在,成为中国现代文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本论文将试图对此课题作尽可能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开掘,深入开展“母爱”话题的纵向与横向的比较,考察1917至1949这三十年间的中国现代文学女性作家的“母爱”主题创作对中国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