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由里及表 以虚化实:从女性形象设计看报纸版面创新的着力点
作者: 张丽颖   来源: 中国地市报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新视角   着力点   新闻价值   编辑工作   虚化   报纸版面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形象设计  
描述: 立下这个题目,是想用这种嫁接和融会的思维,来寻求编辑工作的新视角、新思路。女性形象设计是近几年导入的一种概念。以往的女性审美多倾向于外在的服饰、妆容、发型等,而时下提倡的女性形象设计概念,则更注重女性的心理健康、文化修养、气质积淀等,再辅之以举手投足、服饰搭配、妆容发型等外在设计,以期达到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整体美感。现代女性形象设计对美的定义是
流行语中日本女性的形象变迁
作者: 张丽梅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新形象   女性意识   流行语  
描述: 在女性主义思潮之下,日本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她们颠覆日本传统男权社会制度下所建立的女性气质,并实现了新时代日本女性形象的再构建。这一变迁从日本流行语中可见一斑。
流行语中现代日本女性形象的动态考察:基于女性主义语境下
作者: 张丽梅   来源: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型夫妻关系   社会性别   女性特质   女性主义   日式离婚潮  
描述: 在女性主义思潮的背景下,日本女性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她们走出家庭步入社会,贤妻良母的传统女性形象也不断发生着蜕变,逐步塑造着新时代日本女性形象,建构出日本新的家庭格局,同时也改变了日本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促成了新的两性格局。可以说历年来流行语中的女性话题,为世人勾勒出了一幅独特的日本女性动态图景。
双性同体视野下的伊莉莎——《菊花》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丽丽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气质   双性同体   男性气质   两性和谐  
描述: 斯坦贝克经典短篇小说《菊花》塑造了一位兼具女性与男性气质的女性形象伊莉莎。本文从双性同体的角度来分析伊莉莎的双重性别身份,洞鉴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所承受的压抑人性的磨难,继而透视作家本人对父权制社会女性生存状态的隐忧以及他对两性和谐的探索和期盼。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刍议
作者: 张丽媛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张爱玲从小成长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下,这对她笔下女性形象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她笔下的女性所追求的只是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抑或只是想在尘世中得以安身立命之依靠,却最终以演绎一段人生悲剧结尾,体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本文拟从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中简要分析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文化冲突下“自我”与“他者”的探求:解析《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作者: 张丽丽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弗洛姆人性异化论  
描述: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大多着力描绘白人强势文化与黑人族裔文化冲突下,黑人女性对其个人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困惑与迷茫。在此运用弗洛姆的人性异化论,着重分析《最蓝的眼睛》中黑人女性遭遇的身份探求困境,其中的大多数成为被边缘化的"他者",徘徊于主流文化之外。黑人女性只有保持"自我",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才能保持人格与人性上的独立。
徐讦小说的情感意识与女性形象
作者: 张丽琴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讦小说   情感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徐讦小说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许多评论都关注到其中的某些方面,但相对较为零散。本文从作者情感意识的三个层面,即理想、现实、怀旧入手,分别对应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三种不同类型——乌托神女、都市熟女、乡村少女,探求作者情感意识与小说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简论《美狄亚》与《氓》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丽琴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美学   超越   弃妇  
描述: 美狄亚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虽处于不同的历史年代和文化地域却都有着这样一个共同身份,但她们各自却通过对自身悲剧身份的反思与抗争实现了标新立异式的超越,完成了另一种美的升华.
论《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审美向度
作者: 张丽杰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向度   蒙古王府本石头记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审美向度,即审美的趋向、判断和评价。从《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侧墨批对女性形象的品评和构建来看其长篇小说的审美向度是"真"、"妙"、"趣"。这既是汉族长篇小说的审美要求,又是蒙古族长篇小说的呼唤。可以看出,《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侧墨批是蒙、汉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蒙、汉文化相互接纳的产物。
论《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审美向度
作者: 张丽杰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向度   蒙古王府本石头记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审美向度,即审美的趋向、判断和评价。从《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侧墨批对女性形象的品评和构建来看其长篇小说的审美向度是“真”、“妙”、“趣”。这既是汉族长篇小说的审美要求,又是蒙古族长篇小说的呼唤。可以看出,《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侧墨批是蒙、汉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蒙、汉文化相互接纳的产物。
< 1 2 3 4 5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