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韦华,】搜索到相关结果 41 条
-
基于女权主义理论角度审视《围城》人物形象
-
作者:
张存孝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女权主义理论
人物形象
-
描述:
1947年钱钟书发表的长篇小说《围城》逐渐掀起时代的潮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成为中国现代文坛上风格独特的经典之作。《围城》主要是对20世纪前半期半殖民地知识分子群相的描述,被誉为"新儒林外史"。本文从女权主义理论角度出发,对《围城》人物形象重新审视,首先对女权主义理论作了阐述,并直观的对女权主义理论下的《围城》作了重新的审视,进而基于女权主义理论角度下对《围城》的女性形象以及男性形象作了主要的分析说明,最后探讨总结了基于女权主义理论角度下《围城》的审美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
凯特·肖邦作品的叙事文本与美学意义
-
作者:
张沛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文本
美学意义
凯特·肖邦
-
描述:
长期以来,女性形象一直被男性作家牢牢掌控,成为男权思想下任意涂抹的、母性和性欲的双重象征。凯特·肖邦作为19世纪美国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先驱,她的《觉醒》《一个小时的故事》等小说是最早为女性发声
-
解析《飘》中郝思嘉的女性叛逆意识
-
作者:
张白杨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郝思嘉
叛逆意识
《飘》
女性主义
-
描述:
《飘》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美国小说,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特别是女主人公郝思嘉形象的成功塑造,展现了女性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性格、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的精神,而这一形象所散发出的永久魅力是与其强烈的女性叛逆意识分不开的。
-
从《飘》透视《京华烟云》中木兰的形象
-
作者:
张瑛
朱娅娜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姚木兰
女性主义
斯佳丽
-
描述:
姚木兰与斯佳丽分别是林语堂《京华烟云》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中的女主角。虽然她们处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但特殊的条件分别造就了她们成为时代的杰出女性。本文将由斯佳丽和姚木兰的个性对照分析,比较两个形象分别彰显出的女性主义意识,以期进一步透视林语堂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的新视角。
-
大洼乡村生活的女性书写:浅谈讴阳北方小说的女性关怀
-
作者:
张凤燕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书写
女性关怀
大洼
讴阳北方
-
描述:
讴阳北方作为大洼文学小说群体中唯一的一位女性作家,在塑造大洼女性形象时,她不同于男性作家从社会视野来关心女性,而是把切身的身体关怀作为第一位,她表现女性身体的受伤、被入侵的体验,这种体验是真实的,不是符号化的,被凸显在她的书写中,构成对女性特有的生存和文化的关注。
-
从《紫色》看美国黑人女性的觉醒历程
-
作者:
张淑菊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黑人女性
意识觉醒
-
描述:
在《紫色》中,艾利斯·沃克塑造了一个在性别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失去自我到自我意识觉醒,自强自立,从而掌握了自己命运的黑人新女性形象——西丽,她是美国黑人女性的代表。同时小说诠释了作者所倡导的"妇女主义"思想。
-
女性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可能——浅析凯特·肖邦及其小说《觉醒》
-
作者:
张丽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
婚姻
新女性意识觉醒
-
描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美国妇女文学的发展,肖邦Kate Chopin及其小说(The Awakening)《觉醒》重新引起了评论家们的重视和美国大众的极大欢迎。因此有必要探讨肖邦塑造新女性形象的艺术创造,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可能。
-
风吹不散的两生花:简·爱和郝思嘉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张晶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郝思嘉
比较
先驱
简·爱
女性形象
-
描述:
现代女性文学的确证,如果在世界文学史的长河上溯百年,简·爱和郝思嘉均为世界文学史上经典的先驱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的身世和生活履历迥异,但她们坚强的性格,对爱的执着和与生活不断抗争的勇气,她们各自的多元选择与确证的人生,她们共有的几近相同的个性特征和相似的爱情观,都是女性文学和比较女性文学的史诗和里程碑。
-
从《第十二夜》女性形象看莎翁女性主义意识
-
作者:
张晓敏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第十二夜》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他早期的喜剧创作中充分体现了他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主要从《第十二夜》中作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来对莎士比亚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
试论新感觉派三位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伟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苦闷
两面性
寂寞与孤独
新感觉派
性感
心理分析
荒诞
放荡
-
描述:
新感觉派小说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模式风靡一时。新感觉派的作家以描写都会生活和都会文化尤以描写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见长。本文以新感觉派的三位代表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例分析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感受作家深藏于形象背后的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困惑、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