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话语的解析与构建
作者: 李丹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特色妇女理论   话语   构建  
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话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指导妇女运动实践为目标,为维护中国妇女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提高中国妇女的经济政治地位而建立的话语体系。该理论话语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以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与妇女发展的基本状况为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汲取国际妇女运动的先进成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联合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理论话语的宣传和倡导,有利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话语的合理构建。
列宁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实践性探究(下篇)
作者: 李丹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实践  
描述: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的缔造者,是将早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付诸社会实践的领军人物。他的妇女理论不仅直接指导了苏联的妇女运动,而且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和许多国家左翼阵营的妇女解放道路起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历史性地改造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和女人的命运。中国妇女作为受益人之一,在当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更应该重温列宁的妇女观,吸纳其理论精华为我所用,这不仅是我们认识历史的必要内容,也是自我认识的重要部分。
浅析《小妇人》中四姐妹性格特点
作者: 李丹丹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妇人   女性角色   性格特点  
描述: 在美国战火刚刚停歇的时候,正是美国小说发展的时候,由于战争刚刚结束,女权主义也在不断膨胀,有关于女性的文学作品也在迅速发展,主要是在描写女性的权益与意识,包括女性身上的独特魅力,《小妇人》就是这些女性文学中的代表。这本文学著作就将诠释19世纪美国社会中的女性角色的形象,使其更加真实。本文同过《小妇人》中四姐妹的性格特点这一角度来阐释这部小说的内涵。
当代文学中的女性话语
作者: 李丹丹   来源: 云南文艺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中国   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描述: 当代文学中的女性话语
媒体与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 杨婵   李丹丹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八”节   《人民日报》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以1950年到2009年《人民日报》"三八"妇女节期间妇女报道为例,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民日报》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变化。文章认为,在改革开放前,女性形象阶级和意识形态色彩鲜明",雄化",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后,女性形象具有阶级和意识形态色彩淡化,女性特质显现,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女性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媒体报道功能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变革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周大新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民俗书写
作者: 李丹宇   来源: 上海文化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周大新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民俗书写
论《儿子与情人》中深隐的女性关怀
作者: 李丹丹   朱欣悦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子深情   两性关系   女性关怀  
描述: 英国小说家劳伦斯以《彩虹》、《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等长篇小说著称于世。他的小说多以对两性关系的思考和表现为切入点,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对女性人物的命运及内心世界给予细腻的描摹与深切的关注。《儿子与情人》作为劳伦斯的成名作,委婉含蓄地映射出了劳伦斯深切的女性关怀意识。
《秀拉》中女性主体性的丧失与重建
作者: 李丹   孙明丽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丧失   黑人集体   女性主体性   重建  
描述: 文章从文化和家庭两个角度来剖析《秀拉》中女性人物主体性丧失的原因,分析其核心人物秀拉,和她与黑人集体的关系,并结合双重意识这一概念探讨了秀拉重建主体性失败的原因。最后指出黑人女性要将自我同责任融合,美国人和黑人女性两种身份并重,在更新视野的同时不忘继承集体的优良文化。
对拜厄特小说《占有》的女性神话主义解读
作者: 孝红波   李丹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占有》   女性神话主义   拜厄特  
描述: 拜厄特在《占有》中对经典神话、故事等前文本进行了创造性的历史重写,用丰富的原始神话意象展现了远古时代、维多利亚时期和当代社会的人文景观和社会风貌。本文采用女性神话主义批评理论,对小说中主要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和考查,揭示了拜厄特对社会历史,知识女性生存境遇以及婚姻爱情观的独特思考和人文关怀。
情感剧中的伪女性意识分析--以《正阳门下》为例
作者: 赵静   李丹丹   李守红   来源: 今传媒(学术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标准   伪自立   女性意识   男权思想  
描述: 当前情感剧中涌现出大量新型的女性形象。她们事业成功,经济独立,对爱情和家庭有着鲜明的要求和判断。但这些女性的坚强勇敢、独立自主往往是暂时的。在关键时刻,女性总不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事业成功或家庭幸福。而另一类事业或家庭成功的"女强人",只是性别为女性的"男性形象"。她们展现的是男性标准。这两类女性人物实质上展现出一种"伪女性意识"。即:女性表面上拥有自我意识,实质上处处依附于男性、从属于男性、以男性为标准。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