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析《更级日记》中菅原孝标女的梦的根源
作者: 孟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幸     菅原孝标女   物语  
描述: 随着假名的普及和发展,平安时代丰富多彩的女性文学逐渐兴起。《更级日记》是平安时代女流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菅原孝标女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在“梦”的支撑下渡过的一生。本论文通过对《更级日记》中的“梦”的分析,考察“梦”产生的原因及菅原孝标女为代表的古代女性的不幸。
张抗抗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詹孟蓉   来源: 淡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抗抗   新时期   女性意识  
描述: 張抗抗可以稱之為新時期文學創作的主流作家,她的作品序列有如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著新時期文學的流變,準確地掌握著當下的文化語境,因此本論文以張抗抗的小說為主要探究對象,考察張抗抗70年代至今的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女性意識」。論文討論的脈絡以張抗抗創作時間為順序,筆者並初步將作者的創作劃分以70─80年代、90年代、2000年至今等三個時期,探討張抗抗在創作的三個階段中所發展出的女性意識,成為本論文最主要的研究目的。 筆者初步劃分,以70─80年代是她的創作初期,從1975年的長篇處女作《分界線》,成為張抗抗
五十年来皇冠杂志封面设计研究:以1~600期为范围
作者: 吕建孟   来源: 台中技术学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设计史   封面设计   艺术社会学   皇冠杂志  
描述: 本研究在探討五十年來《皇冠》雜誌封面設計,首要針對設計構成要素中插圖、文字、色彩、編排進行分析。並在藝術社會學理論與歷史比較研究法下,以時代環境包括政治、經濟、文學、美術、設計、雜誌屬性、發行人理念與創作者等進行檢驗,以發現封面設計美感之外的意涵,增進對作品的理解。經研究後發現,設計構成要素中「插圖」題材包括女性形象、花卉、靜物、景觀、生態等為主,因未涉及政治意識、宗教信仰等議題,為傳遞美的形象與意涵的表現;「文字」中「刊名標題」以明體字為架構,後來以“明體右斜”修正,成為固定的字型;「色彩」中「基礎用色
重构女性历史:A.S.拜厄特小说《占有》之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孟育凤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占有》   女性历史   女性主义  
描述: 摘 要A.S.拜厄特是当今英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集文学批评家小说家于一身,在国际文坛亦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当代最有魄力的最有智慧的小说家之一.《占有》是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发表之初即一举夺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并且十多年来仍一如既往的吸引着评论家以及读者大众的目光。《今日美国》杂志称其为“年度最眩目的小说”,而《出版社周刊》更盛赞其为“一部非凡的绝对令人满意的作品,一部近乎完美的小说”。这是一部多层次叙述,表现人类多重主题以及思想的小说,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作为一名现代女权主
研究生人格特质、 幽默风格、焦虑之相关研究
作者: 吴孟真   来源: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幽默风格   焦虑   人格特质  
描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生人格特質、幽默風格、焦慮之相關情形。主要目的有三項:〈一〉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研究生其人格特質、幽默風格、焦慮之差異。〈二〉探討研究生在人格特質、幽默風格、焦慮之間的關係。〈三〉探討研究生的人格特質、幽默風格對焦慮的預測力。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使用立意取樣請研究生填寫「人格特質量表」、「幽默風格量表」、「柏恩斯焦慮量表」三量表。共收集373份有效問卷,透過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後,得到以下研究發現: 一、 不同
台湾民法婚姻制度的改革与变迁
作者: 卢孟宗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法亲属   政体中心   两性平等   制度变迁   历史制度论   妇女运动   婚姻制度  
描述: 本文以政體中心與歷史制度論的觀點為主軸,討論台灣民法婚姻制度的變遷過程。一方面分析婚姻制度形成、效果與修正的過程裡,國家體系內部與外部的個別行動者,在不同的政體結構中如何運作並影響制度的選擇與修正;另方面則由歷史的角度出發,探討在早先被決定其基本的概念與法律框架的婚姻法制,如何在日後的發展路徑逐漸強化其兩性平等原則,並在婚姻法制面對正當性危機時,進一步貫徹為保障弱勢子女,尊重個人自主的婚姻與家庭關係。經由對民法婚姻制度的討論,不僅有助於理解法制本身的演變過程,同時也紀錄了不同時期國家與社會的互動關係。
超越女权—从伊迪丝·华顿的纽约小说看其性别观的转变
作者: 孟德燕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解构   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大都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真实地描述了纽约的社会风俗和礼仪,辛辣地讽刺了上流社会的保守、虚伪和对人性的压抑。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纽约系列作品中,华顿描述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老纽约社会的婚姻和两性关系。这和她自身的成长的经历密不可分。她接受过老纽约社会对女性的教育——做上流社会客厅里的 “装饰品”,经历了婚后的苦闷和挣扎,最终挣脱了婚姻的束缚,成为一名以写作为职业的独立女性。 本
女性形象建构下的命运纾解
作者: 孙孟然   黄德志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拉斯   王安忆   命运纾解   女性形象  
描述: 杜拉斯与王安忆,这对中法文坛里素未谋面的姐妹,在不同的时空际遇间徘徊独行以寻求宿命拷问的终极意义。而两者更是通过《情人》及《长恨歌》两部作品的文学叙事下,女性形象建构的自传性与虚构性,同时在这种情爱“失真”以及宿命嘲弄的迷乱境地中进行着个体生存认同意义上的命运纾解。
女性形象建构下的命运纾解——以杜拉斯《情人》与王安忆《长恨歌》的比较研究为例
作者: 孙孟然   黄德志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拉斯   王安忆   命运纾解   女性形象  
描述: 杜拉斯与王安忆,这对中法文坛里素未谋面的姐妹,在不同的时空际遇间徘徊独行以寻求宿命拷问的终极意义。而两者更是通过《情人》及《长恨歌》两部作品的文学叙事下,女性形象建构的自传性与虚构性,同时在这种情爱“失真”以及宿命嘲弄的迷乱境地中进行着个体生存认同意义上的命运纾解。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