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孙】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8 条
-
《摩尔·弗兰德斯》中被遮蔽的女性叙事声音
-
作者:
孙红元
来源:
外文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者
隐含作者
凝视
在场
深层/表层结构
-
描述:
18世纪,英国社会经历了从传统农耕社会到早期现代英格兰社会的蜕变。伴随着社会的转型,文化也同时进行着重新的建构。笛福是第一个在小说中把下层女性作为主角的英国作家。本文通过对《摩尔·弗兰德斯》文本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考察,得出了《摩尔·弗兰德斯》是父权制下的话语产物的结论。作为被男性作家创作的女性形象,摩尔的叙事声音被男性的隐含作者所编辑、所规矩。但是摩尔用自己的行动与话语不可思议地破坏了男女关系中既定的秩序,打乱了相对稳定的男权中心社会。
-
《浮躁》中的传统女性美
-
作者:
孙丽莉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贾平凹
《浮躁》
女性
-
描述:
本文就贾平凹小说《浮躁》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展开论述,试图通过探究贾平凹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理解贾平凹创作中深蕴的传统女性美。
-
孙犁小说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追求
-
作者:
孙丽玲
来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小说
独特风格
审美追求
女性形象
-
描述:
孙犁是解放区文学中最擅长描写女性的艺术家 ,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同期作家塑造的女性相比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以青年女性为主 ;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 ;具有艺术形式的诗意美。这种特殊的女性形象的选择与塑造 ,与作者的家庭出身、个性气质、情感经历和审美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
张籍咏女诗中女性形象的文化阐释
-
作者:
孙艳红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籍
女性悲剧
文化阐释
咏女诗
妇女观
-
描述:
女性是我国历代诗歌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张籍的咏女诗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凄楚动人的艺术世界,集中刻画了各种女性形象:宫女诗中的倍受冷落损害的女性形象、征妇诗中的饱尝离思痛楚的女性形象、农妇诗中的历尽艰辛穷苦的女性形象和离妇诗中的横遭驱遣遗弃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向读者展示了唐代妇女的悲剧命运,从中让读者感悟到张籍进步的妇女观。
-
当代美国南方女作家小说中南方女性形象的衍化
-
作者:
孙梅琳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美国
女作家小说
原型
十九世纪
南方淑女
衍化
南方传统
女性形象
南方女性
美国南方
-
描述:
本文是对美国南方女作家小说中南方女性形象的衍化所作的尝试性分析。它包括:1.南方女性形象的传统原型;2.传统原型之批判;3.女性形象的衍化;4.女性形象衍化的社会意义
-
伍尔夫诗化小说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孙萍萍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化写作
女性意识
弗吉尼亚·伍尔夫
-
描述:
伍尔夫所创新的诗化写作蕴含着深刻的女性意识:大量运用暗示、象征、隐喻等手法,强调语言的抒情性,张扬女性化的审美特征;意识流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感官印象"等手法,充分表达女性内心真实,丰富女性形象,打破传统男性文学中女性形象非"妖魔"即"天使"的失真局面。
-
被爱延续的生命:关于电影《时时刻刻》
-
作者:
孙晓曦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时时刻刻
自由
女性主义
-
描述: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时时刻刻》讲述了生活在20世纪不同年代的三个女人生活的一天。作为一部探求女性自身价值的作品,《时》塑造出的女性形象固然深入人心,但其中的男性角色却也至关重要。他们确实是故事中与女主人公们发生矛盾冲突的对象,但是他们不该被理解成反面角色。这些男性角色存在的意义并非加在三位女性身上的枷锁,或是男权社会的代言人;相反,他们用爱抚慰女性们寂寞而敏感的灵魂。他们的爱是照进她们生命中的一束光亮,甚至是她们在与死神的较量中拥有的唯一筹码。
-
论《聊斋志异》的女性主题
-
作者:
孙丽莉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男权思想
女性主题
-
描述:
《聊斋志异》被前人称为"空前绝后之作",把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在近五百篇故事中,蒲松龄一反传统,颠覆了前人对女性描写的传统模式,写出了一个个有悖于常情的奇女子,塑造了异彩纷呈的女性艺术世界。虽然《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是从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男权视角来塑造的,没有完全脱离封建思想、封建道德之局限,但毕竟对时代有所超越,赋予女性形象以新的内涵。
-
伍尔夫叙事艺术的女性主义特征
-
作者:
孙萍萍
来源:
理论导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艺术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凭借着女作家敏锐的性别意识,积极寻求和营建与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相吻合的文学话语方式。因此,伍尔夫的小说叙事艺术具有女性主义特征:一是通过内聚焦、多视点的叙事角度,建构女性叙事权威;二是诗化写作,张扬女性化的审美特征;三是意识流,充分表达女性内心真实,丰富女性形象。
-
中西语境下的“母性缺失”
-
作者:
孙文娟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细侯
母性
美狄亚
-
描述: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德斯笔下的“美狄亚”与中国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笔下的“细侯”都是卓立世界文坛的复仇女性。评论界通常关注二者身上相同的叛逆复仇特性,而本文站在“母亲”这一女性特殊角色的立场去分析两位女性母性的缺失,得到的是风格迥异的两位中西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