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一的文学视点
-
作者:
孙庆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性视点
性别文化
女性文学
-
描述:
文学视点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果从性别的角度来看,那么文学视点则集中表现为男性视点,也就是说,男性感觉方式是唯一的文学视点。本文从父权制的确立出发,逐步论述男性视点成为社会视点,以至最终成为唯一文学视点的过程。在批判男权意识的同时也阐述了其不可替代、不可变更的事实。虽然女性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女性文学的繁荣,但女性文学就真的体现女性视角了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本文对各种女性文学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其背后仍然伴随着男性审视的目光。女性主义的发展及女性文学的繁荣似乎对传统的男性感觉方式提出了挑战,但是根深蒂固的男性
-
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之批评
-
作者:
孙科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
90年代文化语境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
开拓与困境
-
描述:
上个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问题的提出,“女性文学批评”才被推上严格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狭义语境中去。本论文分为三章,对90年代至今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成就与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第一章,主要是从文学及审美形态的多元性、日常生活和个人化写作以及60后女作家成长与写作这三方面,来探讨90年代女性主义批评兴起的文化语境。第二章,简要地介绍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及其引进,再从妇女形象批评和“阅读女性”式的批评两种批评理论对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家的论著的影响,来探讨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观照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批评。
-
试析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
-
作者:
孙丽丽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信仰
伊甸园
麦金太尔
奥康纳
试析
暴力
女性形象
美国南方
短篇小说
女性人物
-
描述: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以其怪诞、暴力的特点而闻名。作品中遭受到暴力打击的几乎全部是女性,而暴力的实施者则多为男性。这一奇怪模式的反复出现却并未引起国内外批评家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奥康纳的基督教信仰入
-
《浮躁》中的传统女性美
-
作者:
孙丽莉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贾平凹
《浮躁》
女性
-
描述:
本文就贾平凹小说《浮躁》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展开论述,试图通过探究贾平凹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理解贾平凹创作中深蕴的传统女性美。
-
伍尔夫诗化小说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孙萍萍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化写作
女性意识
弗吉尼亚·伍尔夫
-
描述:
伍尔夫所创新的诗化写作蕴含着深刻的女性意识:大量运用暗示、象征、隐喻等手法,强调语言的抒情性,张扬女性化的审美特征;意识流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感官印象"等手法,充分表达女性内心真实,丰富女性形象,打破传统男性文学中女性形象非"妖魔"即"天使"的失真局面。
-
伍尔夫叙事艺术的女性主义特征
-
作者:
孙萍萍
来源:
理论导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艺术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凭借着女作家敏锐的性别意识,积极寻求和营建与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相吻合的文学话语方式。因此,伍尔夫的小说叙事艺术具有女性主义特征:一是通过内聚焦、多视点的叙事角度,建构女性叙事权威;二是诗化写作,张扬女性化的审美特征;三是意识流,充分表达女性内心真实,丰富女性形象。
-
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的善良魅力
-
作者:
孙晓琴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窦娥
善良
赵五娘
杜十娘
-
描述:
女人是水做的骨肉,中国女性是最温柔善良的.如果说中国的古典文学是一本厚厚的大书,那么其中的女性形象就是书中一页页辉煌绚丽的篇章,其中不乏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透过几住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女性的善良魅力.
-
《简·爱》的创作与作者经历及社会环境
-
作者:
孙昕昕
朱岫方
来源:
中国西部科技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环境
经历
简爱
-
描述:
将《简·爱》的创作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个人经历及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显然,我们可以看出,小说中主人公的一言一行正是作者本人生活经历的映射,其追求独立平等的思想性格也是作者思想观点的写照;小说客观地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
-
通往救赎之路
-
作者:
孙丽丽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暴力
女性
-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独立、精明并且强悍。这样的形象暗合了妇女解放运动所倡导的新女性的意象。然而,这些女性常遭遇突然的暴力甚至死亡。肉体的毁灭却总能为之带来灵魂的救赎。事实上,这一反复出现的模式反映了奥康纳对女性的基本态度。在她看来,女人应该安心于男人助手的位置,这是上帝设立的秩序。只有让女人失去一切不应有的权利,才能使之得到灵魂的拯救。
-
通往救赎之路——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观初探
-
作者:
孙丽丽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暴力
女性
-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独立、精明并且强悍。这样的形象暗合了妇女解放运动所倡导的'新女性'的意象。然而,这些女性常遭遇突然的暴力甚至死亡。肉体的毁灭却总能为之带来灵魂的救赎。事实上,这一反复出现的模式反映了奥康纳对女性的基本态度。在她看来,女人应该安心于男人助手的位置,这是上帝设立的秩序。只有让女人失去一切不应有的权利,才能使之得到灵魂的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