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隅之地 有容乃大——读《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作品研究》
-
作者:
周晨
周郁
来源:
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作品
文学史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作品研究》是两本以女性之笔书写新女性文学的著作,不仅视野宏观、分析缜密,而且笔触清新、情愫细腻,理性与激情、学理与辞采相互交织,是新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
20世纪30年代前后都市文学中的一类女性形象
-
作者:
周乐诗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30年代
-
描述:
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出现并形成小高潮之际,一批都市女性形象——性感尤物、女强人、拜金女和妖女等作为现代符号,出现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一些被后世文学史家称之为"新感觉派"作家借助这一类女性形象,在小说中表达了他们对现代的独特感受,在文学中生产现代生活的意义;而同时,作为载体的女性形象也在以一种变形的方式,解说女性现代意义的生成,以及两性关系的变化和重建。
-
柳永词的语言风格及女性形象赏析
-
作者:
周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语言风格
柳永词
女性形象
-
描述:
柳永是我国北宋著名词人,"凡饮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柳永词的家喻户晓的程度。柳永词不仅浅近通俗,而且在语言风格上独具一格。本文通过分析柳永词的格调、铺陈和声律,对柳永词的语言风格进行了赏析。并通过具体的诗歌语言的赏析,研究了柳永词中重要的女性形象。
-
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周婷婷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性
女性形象
贤惠
有吉佐和子
-
描述:
日本女性作家有吉佐和子的作品多以女性为题材,从女性的角度审视人性,客观地展示女性风采,塑造理想的女性形象。他深刻地剖析女性心理,在赞美女性的同时,也揭露女性的弱点。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基于此,通过《香华》和《华冈青洲的妻子》两部作品,来分析有吉佐和子笔下的女性形象,以期帮助读者对有吉佐和子的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把握。
-
宫廷剧中女性形象对都市白领女性形象的解构
-
作者:
周婷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都市白领
职场女性
深层意蕴
女性悲剧
影像化
女性形象塑造
相关理论
性别意识
女性成长
-
描述:
2012年《后宫甄嬛传》(以下简称《甄嬛传》)自播出以来引发收视狂潮,口碑极佳,被称为宫廷剧的终结篇,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有观众认为这是对职场生活的映射,反映了都市白领女性的形象。本文从宫廷剧女性形象的角度切入,结合社会学与传播学相关理论,解读《甄嬛传》中对都市白领女性形象的塑造,并通过采访三十四名都市白领女性,比较宫廷剧中的女性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都市白领女性形象的异同,对宫廷剧在如何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提出建议。
-
郭在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郭在容的浪漫喜剧作品为例
-
作者:
周律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韩国电影
郭在容
浪漫喜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韩国浪漫喜剧电影从90年代开始发展,并创造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女性角色。本文以郭在容导演浪漫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中心,分析她们在电影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人物塑造的方式,结合女性主义的观点,旨在讨论和发掘郭在容导演的女性主义立场。
-
基于美国肥皂剧语料库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周韵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美剧
美国肥皂剧语料库
女性
-
描述:
以美国杨百翰大学2012年推出的美国肥皂剧语料库为基础,以互信息值为标准,提取语料库中与"女性"一词呈显著搭配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以此说明在美剧中与女性话题共现的题材、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女性的动作行为,可以帮助解读美剧中的女性形象。
-
探究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周玟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温庭筠是第一位以词体专门描写女性形象的词人。他在词中不仅描写了女性娇美的容貌、婀娜的体态,还深入到女性的内心世界,从而拓宽、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审美情趣,使词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始绽放出清新的、独具魅力的光彩,同时亦使词初步形成了含蓄曲折、婉约深幽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显然与词人对形象优美、心灵细腻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
-
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与《红楼梦》关系研究
-
作者:
周立栋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与命运
《红楼梦》
新旧女性
-
描述:
张爱玲红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她的文字汲取了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光荣,尤其是古典文学《红楼梦》对其影响尤甚。文章从她的创作源泉和张氏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红楼梦》中女性相比较,展现一种新旧女性交融的态势,以全新的视角呈一种新文学和古典文学交融的美态。
-
穿越大唐的缕缕芳魂——唐诗中的女性形象述略
-
作者:
周思思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变迁
初唐
中唐
晚唐
盛唐
-
描述:
按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时间顺序,简要论述唐诗中各类女性的形象及其变迁,指出:初唐女性题材诗歌以描写宫廷女性的上官体、历史美女题材为主;盛唐时期,除宫廷女性题材、历史美女题材继续大行其道以外,思妇、怨妇、弃妇、征妇、勇妇题材盛行起来;中唐时期,由于战争频仍,有关思妇、怨妇、弃妇、征妇的诗歌题材更多更广,贞妇烈女及妓女题材也有所表现;晚唐诗人不仅关注女性的外貌之美,更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有唐一代,除男性诗人关注女性,写下了有关女性题材的大量优秀诗作以外,不少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从关注自身的角度出发,也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