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析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周汇来   来源: 神州(上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色彩   白先勇   女性形象   社会原因  
描述: 白先勇笔下女性形象众多,虽然她们的社会背景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性格特点也不同,但是他们的命运都呈现出悲剧的色彩。这些女性的悲惨结局是由故事中的社会背景所造成的,也受白先勇在现实中个人经历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类型,然后具体论述了其作品中的女性多以悲剧收场的深刻原因。
论杜甫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周莹   罗朋朋   来源: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女性观   爱情观   女性形象  
描述: "情圣"杜甫辗转一生,其诗歌中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人其诗又分别被称为"诗圣"、"诗史"。杜甫对各阶层女性的丰富描绘与深刻展现,构成了其诗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的女性亲人、女性歌舞伎、上层女性以及苦难的乡村女性形象丰满真实。其进步的爱情观、女性观,亦玉成了其高尚的人格,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敬仰。
美国“小妞电影”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作者: 周畅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小妞电影   都市女性  
描述: 美国导演在传承早期“小妞电影”中的女性乐观开放、追求自我的同时,特别注重当下都市女性的现代消费观念。当然,在塑造坚强人格的同时,也不忘深入挖掘隐藏在坚强背后的“脆弱”情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小妞电影”吸收“小鸡文学”中的优良因子,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做出重大变革,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的觉醒、追求时尚与现代消费观念、独立自主的坚强人格三个方面。文章即从以上三方面,分析美国“小妞电影”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清末小说和现代女性形象的形成
作者: 周乐诗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小说   现代女性形象   现代化  
描述: 清末是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以新小说和新女性为重点的文化诉求,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文学中现代女性形象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清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在性别革命的意义上,不管是民族解放还是个人解放,都有多层面的反映,20世纪女性的问题在清末几乎已经被悉数提出。而清末文化失调的语境,造成现实的女性和想象的女性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清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张力。
论青春励志剧中80后女性形象——以电视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为例
作者: 周彤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80后   女性形象   青春励志剧  
描述: 新世纪以来,国产电视剧空前繁荣,女性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都市青春题材电视剧更是把目光聚焦在了80后女性身上。2007年《奋斗》的播出,让80后成为当今社会的话题之一。剧中个性鲜明的80后女孩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没过几年又一青春励志剧《我的青春谁做主》掀起了一股更大的青春热潮。这两部电视剧成为青春励志剧的经典作品,全剧突出的女性形象成为电视观众关注的焦点。
浅析西方绘画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周姣   来源: 赤子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绘画   象征意义   产生原因   女性形象  
描述: 在西方绘画史上,女性一直被作为绘画的重要题材,并在各个时代被赋予不同的定义.女性作为艺术载体,不仅仅是绘画描述的题材,也反映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个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人们的思想情感、宗教信仰.本文将通过女性形象在绘画题材的发展变化、象征意义、产生原因三个方面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加深我们对于西方绘画中女性形象的了解.
供女性观看的女性形象——近代中国画报中的女性主体建构初探
作者: 徐沛   周丹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画报   意识形态   叙述性图像   展示性图像  
描述: 近代中国画报中刊登了大量女性形象。其中有很多内容专门针对女性读者,因而很难从“供男性注视”的角度来分析。作者将这些女性形象分为叙述性图像和展示性图像两类,进一步应用阿尔都塞关于国家意识形态的相关理论,对展示性图像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国家意识形态以自然化的方式寓于画报女性形象之中,在实现大写主体(以“新女性”形象为代表)对小写主体(即画报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召唤过程中,实现教化国民的功能。
中国家庭伦理剧中女性形象之流变
作者: 吴艳芳   周传艺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理性反思   男权话语   角色冲突   繁荣期   《渴望》   家庭责任   女性形象塑造   情感纠葛   发展期  
描述: 在我国,因社会语境的变迁,家庭伦理剧的更新换代也刻上了时代的烙印。1990年,《渴望》揭开了我国家庭伦理剧发展的序幕,经过成型期、发展期、繁荣期的发展,家庭伦理剧正处于理性反思和回归个体对家庭责任和义务的成熟期。基于女性受众的定位,家庭伦理剧大多着眼于女性形象的
超越性的侠女身体——重读电影《红侠》中的女性形象与叙事策略
作者: 周舒燕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电影叙事   现代性   伦理道德   侠女形象  
描述: 电影《红侠》是至今所保存的早期侠女电影中叙事情节最完整的一部。它所塑造的侠女形象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女性主体,不仅僭越了电影叙事的主体位置,同时也被电影中的欲望结构所驱逐。侠女身体的去欲望化,也使得这一女性形象能够表征某种传统伦理道德的楷模。与此同时,这部电影通过“侠女救弱女”以及男性欲望的置换等叙事手法,将两个女性身体所指涉的新旧伦理道德巧妙地糅合在一个文本中。
20世纪30年代前后都市文学中的一类女性形象
作者: 周乐诗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30年代  
描述: 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出现并形成小高潮之际,一批都市女性形象——性感尤物、女强人、拜金女和妖女等作为现代符号,出现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一些被后世文学史家称之为"新感觉派"作家借助这一类女性形象,在小说中表达了他们对现代的独特感受,在文学中生产现代生活的意义;而同时,作为载体的女性形象也在以一种变形的方式,解说女性现代意义的生成,以及两性关系的变化和重建。
< 1 2 3 ... 79 80 8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