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五四一代女作家写作的自我想象
作者:   韦华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四一代女作家   叙事策略   想象方式   自我想象  
描述: 本文主要以在1917-1927年间登上文坛并获得瞩目的女性作家及其创作,特别是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凌叔华、苏雪林等人作为考察主体,通过她们的自我想象以及想象方式来探析女性写作的困境、阻力以及她们的想象对于当代女性主义的启发。在文本分析上,从女性生活的理想化理念、生活实践、女性视角三重维度出发,阐释女性的理想化理念、生活实践如何对女性视角产生影响并投射在文本的创作中。本文分为九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缘起、意义、角度与思路。第一章涉及五四一代女作家写作自我想象的书写背景。对于五四一代女作家来说,中
海派“故事新编体”小说的笑谑性讽刺叙事研究
作者: 吴梦佳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故事新编体   笑谑讽刺性   艺术情境   人物形象  
描述: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中有记载“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丁玲的《韦护》第三章中说“浮生不在家,上课去了,雯便和她笑谑了好一会儿”。“笑谑”不仅是一种贯穿古今的写作形式,而且在东西方文化中积淀了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又因讽刺作为一种文学手法,注重对现实的关联,突出用艺术的形式对它们进行揭露、批评、攻击,可以说是一种钩连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精神的媒介。二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审美研究手段便集中爆发,成为承载文学批评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笑谑性讽刺的视角,选取《万象》《春秋》等杂志
论蒋韵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作者: 吴相蓉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述视角   诗意   小说技巧   意象   古典  
描述: 蒋韵在屮国当代文坛是个独特的存在.她作品丰厚,但评论家对她的关注却比较少。她游离于各种文学思潮流派之外,不归属于任何流派,被人认为是一个边缘化的作家,用她6己的话说是一个中国当代文坛“偏外“的作家。而所冇研究她的论文,大多是集屮在其女性研究和思想主题研究,对蒋韵作品中的艺术技巧等方面研究较少。有鉴于此,笔者选择研究蒋韵小说的艺术特色,试图挖掘其创作的内在艺术技巧。笔者认为当下研究蒋韵小说的艺术特色,一是为了丰富蒋韵小说的研究,提出新的见解;二是研究其小说技巧也能为当代小说创作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的价值。因
养女再现─当代(1950-)台湾「养女文学」及其跨界文本研究
作者: 吴思颖   来源: 中兴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养女文学   文化地景   身分认同   女性空间   跨界文本  
描述: 本文以自身经验出发,将台湾战後以来的「养女文学」作为研究范围,运用女性主义、空间论述以及文化研究等研究方法追溯并探索「养女文学」於台湾文学史上的定位。养女风俗在台湾这块土地上行之有年,其不仅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环,更影响了台湾文学的产出。是以首要工作即为逐一解析战後各年代的养女文学内涵,并就国族、性别、阶层等议题是如何影响到文本生产的过程进行揭示,再现其在文学领域上的主体性。  接着以女性研究者的研究视角,针对养女的自我认同与生家�养家的空间摆荡、出走与回归、养女身体作为台湾命运隐喻等之间的共通特质,呈现养女
未成年未婚怀孕母亲之亲职经验探究
作者: 吴小文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未成年母亲亲职   亲职经验   未成年怀孕   未成年母亲  
描述: 未成年女性未婚怀孕一直被社会视为问题,透过媒体报导、社会政策等把未成年母亲定调为失能母亲,认为她们除了中断自身发展外,亦无法提供其孩子良好的亲职品质。因此,开始出现预防未成年怀孕介入方案,台湾未成年怀孕生育人数明显降低,但无可否认未成年母亲依然存在於台湾社会,忽视她们只会无法了解她们的真实面貌。本研究透过了解未成年母亲的亲职经验,检视目前社会对她们的印象,及其真实生活之间的落差,以重新建构未成年母亲的图像。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深度访谈法,透过机构介绍以及网路徵求方式,寻找研究对象,在徵得当事人同意後,访谈
《卡罗莱纳州的私生女》中的身份认同困境
作者: 吴琳华   来源: 宁波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消极情绪   内群体排斥   外群体偏见   身份认同  
描述: 《卡罗莱纳州的私生女》(Bastard out of Carolina)是桃乐西·艾莉森(Dorothy Allison)荣获199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的一部半自传体作品。艾莉森在小说中对于诸多残酷的社会现象真实的描写吸引了众多评论家的关注。本研究旨在用身份理论剖析穷白人群体的边缘身份困境:格雷挣扎于两个阶级夹缝中的身份困境,以及作品中几位女性人物的附属身份困境,以此来探讨其成因以及所导致的消极影响。本研究认为,身份认同困境的根源在于内群体排斥与外群体偏见两个方面。安妮、瑞琳等穷白人家庭成员试图通过改变
《国语·晋语》论
作者: 吴建国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问对和论辩   艺术溯源   《左传》   《晋语》   晋国记事   人物形象  
描述: 《国语》是我国先秦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学著作。刘禹锡称赞其《国语》“辨而工”[1],宋代陈造说“文壮而辞奇”[2],柳宗元在《非国语序》中言《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
河野多惠子的文学特色—女性主义视角的考察
作者: 吴雪远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察   文学特色   河野多惠子   女性主义  
描述: 河野多惠了(1926~)的文学创作始于战后,1961年凭借一部《搜捕幼童》登上文坛。这篇成名作和仓桥由美子的《党派》并称为日本女性文学真正开始步入“战后”阶段的经典之作。和当时还是学生的由美子不同,多惠子被文坛认可的时候已经年过三十,略显大器晚成,但之后她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小说,随笔和文学评论方面也不遑多让,直至近年依然笔耕不辍,是日本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多惠子成长于昭和初期那个动荡的年代,她的人生经历并不平凡。少年时被动员至工厂劳作,乃至遭遇空袭的灰暗记忆,战后边与病魔作斗争边默默无闻地坚持创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