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吴,韦华,】搜索到相关结果 139 条
-
宋庆龄的妇女解放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
作者:
吴惟力
来源:
“宋庆龄的思想实践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和伟大的实践者,也是国际进步妇女组织的著名活动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探索中,宋庆龄形成了自己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这些理论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两性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她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奔波奋斗的历程,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宋庆龄的妇女解放思想发展历程
-
硅凝胶假体隆胸的铂问题
-
作者:
吴溯帆
来源:
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整形与美容会议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隆胸
游离铂浓度
氧化铂
质谱测定
硅凝胶假体
-
描述:
该论文的两位作者一以往就做过类似的研究,这次是两人联手推出了此文章,首次全面报道了隆胸妇女体内各种标本内均有高于正常人的铂。该研究选用了18位植入假体平均时间14年的妇女(其中16位是使用硅胶假体、2位是使用欲水假体),另有5位健康对照,共计23人。实验使用IC-ICPMS(离子色谱联合电感祸合等离子质谱)技术测定提取自隆胸妇女的组织标本内的游离铂浓度和氧化铂的状态。标本包括:全血、尿、头发、指甲、汗液、脑组织、乳汁、植入体。结果是发现植入硅胶假体妇女的组织标本内含有高浓度的铂,而植入欲水假体的组织标本内
-
中国朝鲜族女性文学的特点
-
作者:
吴相顺
来源:
女性与社会发展——第二届妇女发展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朝鲜族
女性文学
男权主义
-
描述:
朝鲜族女性文学是朝鲜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朝鲜族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朝鲜族女性为特定的对象,深入分析发展变化的朝鲜族女性的生活、爱情和心理,探究不同于一般朝鲜族文学的特点.本文将着重论述朝鲜族女性文学的几方面特点。
-
丁玲在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地位
-
作者:
吴长华
来源: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妇女受到长期封建伦理的压制,"女子无才便是德",使得中国灿烂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就像一闪即逝的流星,女性文学难成气侯。"五四"运动的浪涛席卷大地,中国女子冲出闺阁,踏上社会,女性文学掀起了第一次高潮。"五四"运动把女作家推上了文学舞台,演出了有声有色的一幕,涌现了冰心、庐隐、冯沅君、凌淑华、石评梅等女作家群体。
-
黑河 在境外建立首个妇女组织
-
作者:
姜秀丽吴琼车轮
来源:
黑龙江日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黑河 在境外建立首个妇女组织
-
声音与自我: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盲刺客》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
-
作者:
吴颖慧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自由间接话语
声音
自由直接话语
《盲刺客》
-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研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盲刺客》。小说共有三个叙述层,本文主要关注最内层和最外层,探讨最内层叙述中女性爱人的声音以及最外层叙述者艾丽丝的声音,目的在于揭示声音这一叙述技巧在该小说女性的自我表达和颠覆男权传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苏珊·兰瑟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对“声音”的研究是本文的理论出发点。自由直接话语和自由间接话语的概念也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引言,为后面的分析做了铺垫。第二章第一节探讨女性爱人对该层男性叙述者的挑战,她抗议父权制传统将女性塑造成沉默的
-
试论柳-乌利茨卡娅小说中的作者形象
-
作者:
吴艳萍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形象
乌利茨卡娅
作者形象
意蕴
-
描述:
本文从文本构成的三个层面——语言、形象和意蕴——来分析作者形象,以期透过作者形象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柳·乌利茨卡娅创作的独特风貌。本文分为引言和正文两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柳·乌利茨卡娅的创作情况、前人研究成果,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作者形象理论。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文本的语言和修辞分析,从语言层面来把握作者形象。先是通过作者助言的叙述角度对文本进行了细致分析,再对多样的修辞方式一一透视,从中得到作者形象的初步特征。第二章从形象层面看作者形象。主要选取形象体系的中心环节——人物形象
-
此路漫漫:关于《暖》的内外本文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吴琳红
来源:
贵州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风格
话语权利
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主义
《暖》
学术评论
-
描述:
本文首先概述了霍建起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相比不同的艺术风格,指出他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其次以霍建起的电影《暖》为个例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细致地本文解读。分别从《暖》的叙事视点、主要人物“暖”、《暖》的叙事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指出在
-
穆时英的都市人生与川端康成的自然人生
-
作者:
吴梅芳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感觉派
都市
禅
自然
现代
古典
-
描述:
穆时英与川端康成分别为中日新感觉派文学主将,尽管他们的文学活动不仅仅限于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但都与新感觉有着千思万缕的关系,都主张将西方现代派与本土文学传统结合起来,走东西结合之路,但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以及不同的精神个性,两位作家在感觉形态上、思维方式上、审美趣味上乃至情感所趋、关注对象上都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意象、人物形象、意境、意味四个方面对两位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平行比较,阐述两位作家不同的创作特质,以期能对两位作家的文学审美价值及其文学贡献有所新发现,从而确认了两位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萧伯纳的“新女性”观:《圣女贞德》《华伦夫人的职业》
-
作者:
吴楠楠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环境
性格
新女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萧伯纳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语言诙谐幽默却又能针砭社会现实,蕴意深远,耐人寻味。他支持女性主义,关心底层劳动人民,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萧伯纳一生戏剧作品种类繁多,作品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独特的研究价值,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为理论框架,探究萧伯纳在《华伦夫人的职业》和《圣女贞德》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观以及其女性观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 本论文分析了《华伦夫人的职业》和《圣女贞德》两部作品中女性人物具有的“新女
<
1
2
3
...
9
10
11
...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