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刘红,刘光永】搜索到相关结果 35 条
-
论五音戏的地方特色
-
作者:
刘红
来源:
速读(中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五音戏
地方特色
女性形象
-
描述:
五音戏的起源与发展都与当地的文化发展分不开,五音戏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和孕育这个戏种的土壤是分不开的。五音戏是全国独有的剧种,很多的剧目都是表现当地农村妇女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地方特色浓郁,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夫妇”叙事的女性倾向
-
作者:
刘红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倾向
“夫妇”叙事
云南
民族民间文学
-
描述:
由于独特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云南少数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尊崇母系、敬重女性的传统与观念。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夫妇"叙事在情节设置、细节安排以及人物塑造诸方面都有一个尊重女性主体人格权利的女性视角,主要表现为彰显婚姻缔结过程中女子的主体意愿、展现婚姻生活中男女双方的人格对等,描画出一系列充溢着人格魅力的女性形象等。此种女性倾向与标榜男尊女卑的汉文化迥然有别,揭示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
-
谈谈《晨报副刊》在"五四"时期的进步作用
-
作者:
刘红
来源:
津图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思想
河南大学图书馆
《晨报副刊》
俄国革命
宣传马克思主义
进步作用
妇女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工人运动
李大钊
-
描述:
本文通过对《晨报副刊》由来的介绍,从三个方面叙述了《晨报副刊》在“五四”时期的进步作用:①刊登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及有关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②刊载介绍和报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文章及通讯;③支持和声援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
-
网络新闻图片中的佤族女性形象分析:以云南网为例
-
作者:
刘红
昌蕾
辛凤
来源:
东南传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刻板印象
少数民族女性
媒介形象
性别刻板印象
-
描述:
本文以云南省主流网络媒体的代表——云南网为研究对象,选择佤族女性作为个案,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云南网中相关佤族女性的新闻图片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在网络传播中的媒介形象特点,分析存在问题及背后的原因。
-
网络新闻图片中的佤族女性形象分析:以云南网为例
-
作者:
刘红
昌蕾
辛凤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刻板印象
少数民族女性
媒介形象
性别刻板印象
-
描述:
本文以云南省主流网络媒体的代表——云南网为研究对象,选择佤族女性作为个案,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云南网中相关佤族女性的新闻图片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在网络传播中的媒介形象特点,分析存在问题及背后的原因。
-
以自身的生命经验为重要写作资源——读泰国留中总会《春色满园——10年散文选集》
-
作者:
刘红林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色满园——10年散文选集》
生命经验
双乡意识
泰国留中总会
女性形象
-
描述:
泰国留中总会新出的《春色满园——10年散文选集》中,所有的作品都是以作者自身的生命经验为重要的写作资源,既有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有佛国文化的浸润。交融与碰撞,构成了泰华两种文化的静止与流动,既凸显出各自的优点,又彼此互补。中华与佛国为代表的两种文化已然成为解读这本文集的一把钥匙,凭借它可以看到一幅关于泰华文学的动态地图,上面绘制着中泰两国文化的形态面貌,以及人们在其间选择的生活历程。这本书,孕育了泰国华人的生活想象,带领读者领略其独特的价值观念、真实的生活方式。
-
混沌·觉醒·飞翔: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女性对男性的推动力量
-
作者:
刘红英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腾飞
黑人女性
自我解放
奶人
-
描述: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有关非裔男子奶人的成长史。本文从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视角出发,具体分析了男主人公周围坚强伟大的黑人女性形象,突出了她们身上那种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民族精神,强调了她们在奶人从自我迷失到自我认识乃至到最后飞翔的成长历程中的推动力量。
-
浅谈李清照笔下的女性美
-
作者:
刘红宁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李清照的词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烙印。在她笔下,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以其独特的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本色自然,率性自我,追求自由,渴望解放,向往人性的回归。她们不仅拥有外在美,而且更有高雅脱俗的性情美。李清照以她特有的女性直觉,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塑造了许多具有强烈自我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明天将是新的一天——从《飘》看19世纪美国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抗争
-
作者:
刘红新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斯佳丽
抗争
-
描述:
19世纪上半叶美国社会判断"真正的女性"的标准是女性必须具有四德——虔诚,纯洁,顺从,持家。这一建构于男权思想基础上的女性标准将女性囿于狭小的"妇女的领域"——家庭。从1848年开始,一直到19世纪末,美国妇女在打破"弱者"形象,与传统的清规戒律决裂,走出"妇女的领域"和争取经济独立等方面,做出了艰苦的抗争。玛格利特.米切尔在她的长篇小说《飘》中,塑造了斯佳丽这一为女性权利抗争的典型形象。本文试以斯佳丽这一女性形象为契入点,分析19世纪美国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积极抗争的特点。
-
角色转换: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经济自主的追求
-
作者:
刘红林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角色转换
女强人
独立自主
台湾女性主义文学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经济自主
台湾女性文学
女性本质
-
描述:
角色转换: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经济自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