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伤痕文学”叙事伦理的偏失
作者: 刘杨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偏失   叙事伦理  
描述: 在"伤痕文学"一些作品中,作家在叙事时存在着由于叙事伦理的偏失而造成的文本撕裂或价值取向的偏颇等问题,具体体现为忽视个体生命创伤过分强调集体话语,男性中心意识导致女性形象受损,过于极端的叙事而使得文本不和谐和主观情感干扰叙事等四种现象,分析这些现象有助于更为全面理解和认识"伤痕文学"。
叶山嘉树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以《卖淫妇》与《水泥桶里的一封信》为中心
作者: 刘杨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叶山嘉树   无产阶级文学   女性  
描述: 在日本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的出现和兴起,如一道曙光,破云而出。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文学创作主张与创作方法都为日本现代文坛提供不可多得的瑰宝,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而永存。工人阶级出身的叶山嘉树是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中最早成熟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具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思想。他一生创作近百篇小说、随笔,其中长篇小说《生活在海上的人们》以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备受日本文学界推崇,更享有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诞生的里程碑式作品的美誉,影响了小林多喜二、黑岛传治等优秀无产阶级作家的创作。甚至连同期出现在文坛的“新感觉派”的领军
芭芭拉·金索夫《豆树青青》中女性形象及其心路历程解读
作者: 张明杰   刘杨   王晓朴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一、芭芭拉·金索夫及其作品<豆树青青> 芭芭拉·金索夫(Barbara Kingsolver,1955-)是当代美国畅销小说和非小说家,同时也是一名自由记者和政治活动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