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刘建芳,张娟,李博】搜索到相关结果 31 条
-
《小豆棚》女性形象浅析
-
作者:
刘建芳
张娟
李博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豆棚》
女性形象
曾衍东
-
描述:
本文通过对曾衍东创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小豆棚》中女性形象的认识,剖析忠孝女子、睿智女子、侠义女子和多情女子的光彩形象及孕育其中的深刻内涵。
-
人鬼情未了:试论《小豆棚》之人鬼情缘
-
作者:
刘建芳
张娟
毛海涛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赞颂
创作意图
人鬼情缘
《小豆棚》
-
描述:
<小豆棚>是清代乾嘉年间曾衍东的一部"仿聊斋"文言短篇小说集.本文主要以<胡曼>、<金蚕盅>和<娟娟>为例,探讨曾衍东创作人鬼爱情故事的意图,三篇爱情故事的异同和曾衍东对女性形象的赞颂.
-
人鬼情未了:试论《小豆棚》之人鬼情缘
-
作者:
刘建芳
张娟
毛海涛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赞颂
创作意图
人鬼情缘
《小豆棚》
-
描述:
《小豆棚》是清代乾嘉年间曾衍东的一部仿聊斋文言短篇小说集。本文主要以《胡曼》、《金蚕盅》和《娟娟》为例,探讨曾衍东创作人鬼爱情故事的意图,三篇爱情故事的异同和曾衍东对女性形象的赞颂。
-
宋词中女性形象众多的原因探微
-
作者:
刘建芳
来源:
科学大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词
女性题材
原因
-
描述:
词中女性形象众多的原因,分以下几方面论述:从词的产生特点,宋词产生的地域,宋词的题材,宋代的社会环境。
-
“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李博
来源:
时代报告(学术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都市
消费
女性
-
描述:
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其独特的性格品质。这些女性是性感迷人的,毫不保留地展示着自己的魅力来诱惑男性;同时她们是享乐型的,在消费场所无所顾忌地挥洒着自己的青春,纸醉金迷地追逐享受;再者,她们也是可消费的,承受着被物化和商品化的现实;另外.在都市中女性上演着灵肉分离的悲剧,并不断反抗着男权社会和自己所处的物化状态.在一切现代喧嚣的背后.她们承受着心灵的空虚和人生的乏味。
-
探讨新感觉派作家笔下现代女郎的生存背景:都市上海
-
作者:
李博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体验
都市文明
摩登
女性
-
描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其独特的性格品质。承载着这些摩登女郎的上海,也在演绎着一种突如其来的现代性,都市文明给处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都市人带来一种矛盾的情感体验。本论文从新感觉派作家小说中的现代女郎入手,探讨当时的上海及上海市民是怎样的一种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讨论这些摩登女郎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当时社会现状,即产生和滋养了新感觉派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都市文明
-
女性的原罪与救赎——张资平笔下的女性形象背后的基督教思想
-
作者:
李博儒
来源:
赤子(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罪恶
张资平
基督教
女性
-
描述:
“自然主义”与基督教思想为张资平小说的重大特点,而实际两者也存在着一些联系。我们从张资平笔下的女性行为、心理进行探索,是从另一角度理解张资平作品的基督教思想。
-
夹缝中的呼喊:浅析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博文
来源:
岁月·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苦难
家庭
许地山
女性
-
描述:
许地山在现代文学史上可谓是独树一帜。特殊的生活经历让许地山目睹了下层百姓的苦难生活,在对低层女性善良坚韧优秀品质赞扬的同时又对她们的生存困境深表同情。他在多苦意识的统摄下用略带忧伤的笔调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处在社会与家庭双重夹缝中的悲苦女性。
-
苏童小说中的少年形象
-
作者:
李博宇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叙事
少年形象
叙事聚焦
欲望书写
-
描述:
苏童作为当代文坛知名作家,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女性形象与少年形象是苏童笔下的主流群体。本篇论文通过对少年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探究,去寻求六十年代作家记忆里的社会、文化以及历史传统。苏童深切地关注少年内心的孤寂和精神的茫然,在残酷而又唯美的少年叙事中,看到少年在家族历史中的逃离与挣扎,也是作家内心世界里欲望的压抑与释放。本篇论文通过三个部分对少年形象进行分析,第一部分的研究主要以少年的欲望为核心,通过“欲望的遮蔽——欲望的表现——欲望的归属”这三个方面去探讨少年的疾病,少年的执迷和少年的死亡,从疾病中挖掘被遮
-
20世纪英国小说中知识女性形象浅析
-
作者:
张娟
陈秋玲
来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多丽丝·莱辛
德拉布尔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
描述:
对知识女性的大量书写是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一大特色,随着女性各种权利的获得和普及,女性知识份子主体意识逐渐强化,她们不再仅仅要求物质经济上的平等,两性关系上的和谐,更多关注的是精神上的自我实现和人类整体的生存状况。到了20世纪中后期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显得更加的丰富和深入。文章选取了对知识女性较为关注的三位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多丽丝·莱辛,她们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生活现状,通过分析,展现了20世纪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知识女性形象的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