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刘利群,张敬婕】搜索到相关结果 35 条
-
贡献、挑战与应对:女性传媒工作者发展研究
-
作者:
张敬婕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传媒工作者
改变
挑战
-
描述:
女性自进入新闻与传媒行业以来,便为这一行业带来了性别结构、性别经验、性别视角的改变。在世界范围内,女性传媒工作者的贡献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不过,受到传统性别观念和性别秩序的影响,女性传媒工作者仍然遭遇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与价值低估。应对这一挑战的核心对策,在于对女性的多重劳动价值的认知与认可,赋女性价值予公正的评判与认同。
-
媒介对女大学生性别文化认同之影响——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
-
作者:
张敬婕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
性别文化认同
女大学生
-
描述:
探讨媒介对女大学生性别文化认同的影响,是新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流媒体之后,学界和社会所关注的研究议题。从受访女大学生媒介使用频率与使用偏好、媒介对女大学生性别形象认同的影响、媒介对女大学生性别关系认同的影响以及媒介对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和性别地位认同的影响这四个维度展开研究,可以看出,受访者在观念上普遍认同性别平等,但是在特定的性别议题上却出现了性别立场模糊、不坚定的情况。
-
性别与传播研究30年发展轨迹
-
作者:
张敬婕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与女性
性别与传播
发展
-
描述:
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学术研究范畴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学者在95’世妇会前后开始关注学理化的性别与传播研究的相关议题。近几年来,各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均有了长足的进展,世界性的学术对话使该领域呈现出生动而又充满活力的景象。本文着重探讨了性别与传播研究的学术源头、历史演变、各阶段发展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呈现了性别与传播研究的历史性成果,梳理了性别与传播研究较为系统的发展脉络。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性别传播研究的话语情境与研究取向
-
作者:
张敬婕
来源:
新闻与传播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情境
研究取向
性别传播研究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性别传播研究对于自身独特的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研究特色日益明确与专注,体现在更加强调女权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在性别传播研究中的主体作用,也更注重尝试多样化的研究议题与问题意识为性别传播研究带来的理论建设及启发。在全球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形成与动态发展过程中,性别传播研究与意识形态控制、政治经济环境、新技术水平以及日常生活等,构成了更为紧密的对话关系。本文将梳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性别传播研究的话语情境,并归纳性别传播研究在近二十年来的研究取向。
-
“剩女”的性别与传播机制分析
-
作者:
张敬婕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剩女
被动化
反转
错置
名词化
-
描述:
“剩女”一词的出现,传递出当下媒介文化对这一群体的负面价值认同。本文从“名词化”、“被动化”、“反转”、“错置”等角度,分析了媒介意识形态机制对“剩女”一词的制造,探讨了由此带来的“剩女”群体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此提出了应对策略。
-
中国社会、影像镜鉴与性别:从《小城之春》、《爱情的牙齿》、《第三个人》谈起
-
作者:
张敬婕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
电影
个体角色
性别
-
描述:
文章通过梳理三部华语电影中的社会话语形态、影像话语形态和性别话语形态,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呈现电影之外的社会、文化语境是如何与电影的内部制作机制、意识形态、内容与人物的塑造构成表现张力的。以期展现中国社会与华语电影性别互构的独特图景。
-
传媒推动老龄化社会发展的本土经验: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的数据为例
-
作者:
张敬婕
来源: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年龄分层:主体叙述
性别敏感
涉老新闻
-
描述:
文章通过对《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网络版在2004~2008年度之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和"重阳节"当天报道的内容分析,讨论不同类型的报纸报道涉老新闻的特点与问题,肯定了传媒在此议题报道上的探索与成绩。指出由于缺乏年龄分层的敏感以及社会性别视角,涉老新闻的数量、版面编排、专版议题等方面均显薄弱,报道对象分性别选择不够均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媒促进老龄化议题、涉老新闻有效传播的策略。
-
和谐传播语境下以电视为代表的女性媒介的突围战略
-
作者:
张敬婕
来源:
东南传播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媒介
突围战略
和谐传播
-
描述:
明确女性媒介的定位,梳理中国女性电视频道、节目发展现状,从节目类型与定位——分层意识与多元方案、媒介建设与学界成果,从断裂到合作、受众主体,从男本位到女本位、双性本位——这三个方面,提出以电视为代表的女性媒介的突围战略。
-
女性教育与性别意识传播的媒介策略与问题
-
作者:
张敬婕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略
女性教育
媒介
问题
-
描述:
本文探讨了大众媒介对女性教育和性别意识传播方面的策略,即性别研究与实务推广大众化策略、性别观念选择与表达个人化策略、媒介流通信息性别化策略。并分析了媒介在女性教育与性别意识传播中的问题,主要有:有意或无意夸张传播的两性差别的信息与价值观念,造成了男女两性性别塑造的片面化、模式化、他者化;女性话语资源的刻板化复制,导致了性别议题并非为大众所陌生,却为大众所忽视的局面;对女性边缘、弱势地位的刻板化强调的同时,缺乏建构具体而有效的对女性赋权的机制。作者最后呼吁媒介应自觉履行促进女性教育与性别意识传播中的使命。
-
当代美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及其媒介素养的时代议题
-
作者:
张敬婕
来源:
第三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对于当今美国人而言,"女权主义"这个概念也许并不单纯意味着一场旷日持久的街头政治运动形式或者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范畴;某种意义上,它更多意味着个人对其政治身份的选择和社会观念的认同。从媒介素养的角度审视历次女权主义浪潮的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是社会性别研究的学者们对媒介的性别议题设置与时代主题的提出,呈现出女权主义学术对媒介生态与社会发展所特有的批判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