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新中国对西方女性主义的本土化实践
作者: 刘亚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土化实践:认识   西方:女性主义:新中国  
描述: “五四”爱国运动以后,在我国首先出现了“女性”一词,它的内涵体现了我国资产阶级进步的知识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理解和接受。在此种背景下,我国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引进了“女性”一词,强调追求个人价值、追求婚姻自主、走出封建家庭的“新女性”形象。这一点,在“五四”新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
安娜和蘩漪悲剧命运原因探析
作者: 刘亚龙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安娜·卡列尼娜   原因探析   悲剧命运   《安娜·卡列尼娜》   《雷雨》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和蘩漪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两个女性形象,然而,相似的性格和相同的命运将她俩置身于世界文学的同一系列.她们的悲剧命运来自社会、家庭、个人性格的弱点和外力的催生.文章将从上流社会的迫害和自身性格弱点的合力,处理各种情感问题时激化的矛盾以及"雷雨"式的性格等角度入手探析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
简论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亚珍   来源: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苏   意识   女性  
描述: 池莉把女性放到市井生活之中,展示出女性意识逐渐变化的过程:由帮手女性、两极问跃动的过渡型女性到独立女性,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复苏和强化,从而塑造了一系列原汁原味、本真自然的女人,还原她们本来的历史重量,昭示出当代女子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及社会底蕴,透露出理想主义的曙光,彰显出女性主义的色彩,表现出对女性深切的人文关怀。
在沉默中建构两性世界
作者: 刘亚波   来源: 青年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十九世纪是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时期,其中对女性形象的构筑成了人们非常关注的,尤其是女权主义者。然而,在男权为中心的话语体系中,所有文学作品中看似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归纳起来不过是两种模式:一是符合男性评价标准的温柔、善良、美丽的“天使”;另一种是不符合男性评价标准的刁钻、邪恶、丑陋的“巫婆”,她们最终的结局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沦为男性的牺牲品或附属品。就像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米莉在1970年发表的《性政治》中所总结的那样;传统笔下的女性形象尽管千差万别,可终究摆脱不了伊甸园中依附于亚当的夏娃的影子。 20世纪,
池莉小说的艺术空间
作者: 刘亚珍   来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落伍   空间   现代   抗争   女性  
描述: 池莉是一位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家 ,她通过一系列个性鲜明、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 ,营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 ,来反映时代风雨 ,展示历史发展进程。通过落伍的女性、觉醒的女性、现代的女性这个三维构架 ,把女性凡俗生活的内在脉理扭结成一个内涵丰富、充满历史和现实动感的多维艺术空间 ,使作家、作品、读者交融互动 ,从而展示出当代女性从蒙觉醒、抗争奋斗直到自强自立的心路历程 ,为中国当代文学女性画廊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及其历史启示
作者: 刘亚玫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妇女解放运动   历史启示   特点  
描述: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具有以社会革命为主题、男性化倾向、远离广大劳动妇女三个特点.这些特点是历史条件的产物,直接影响着妇女运动的兴衰成败.近代中国妇女运动提供了四点启示,一是中国妇女解放不能靠资产阶级领导,而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二是妇女解放必须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为前提;三是“男女平等”并非绝对地“男女都一样”,必须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四是妇女走向社会并非不要家庭,必须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角色解读
作者: 刘亚丽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角色   价值   话语权  
描述: 基于对女性角色身份认同的追问,文章从女性的角色,文学批评与女性话语权的关系和作用,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兴起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女性的角色价值等几个方面思考和论述了女性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理论存在的实际意义。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 党玲   刘亚欣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主人公   《简·爱》   现代小说   英美文学作品   《傲慢与偏见》   夏洛蒂·勃朗特   女性人物形象   黑暗深处   苔丝   女性主体性  
描述: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不乏以女性意识为视线出发点,以女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或世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也是19世纪英美文学的主流意识。因此,对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的探讨有其重要意义。一、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特点英美文学作品所塑造出来的女性人物形形色色
发扬“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光荣传统
作者: 刘亚萍   朱秋贤   来源: 理论导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问题   光荣传统   妇女参政   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妇女   妇女运动   妇女就业   文化素质   农村妇女   五·四  
描述: 发扬“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光荣传统刘亚萍,朱秋贤纵观中国妇女运动发展历史,“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创了我国妇女运动的一个崭新阶段。它砸碎了几千年来桎梏妇女的封建枷锁,创立了前所未有的妇女解放理论,1995年9月4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在...
脉络、议题、特点及趋势:台湾地区妇女组织发展述论
作者: 刘亚蓝   刘筱红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性别平等议题   妇女发展   妇女组织  
描述: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的妇女组织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拓荒期、继起期、蓬勃发展时期、多元化与整合时期。台湾地区妇女组织类型与数量众多,不同妇女组织关注的社会议题各不相同,表现出重视政治参与、唤醒性别自觉、推动社会体制改革的组织活动特点,以及组织类型和关注议题多元化、行动渐行激进的发展趋势。深入开展对台湾地区妇女组织的研究,有利于加深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和社会互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