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韩,郑在书,,韩,崔丽红】搜索到相关结果 267 条
-
“美女之死”和“重压下的优雅”:论爱伦·坡和海明威在女性形象创作上的不同
-
作者:
韩俊玲
田新科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女之死
女性理想
硬汉式
态度
-
描述:
美国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极其擅长对死亡的刻画,尤其擅长对"美女之死"这一主题的刻画,"美"与"死"在他的作品中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而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海明威一生在其作品中塑造了无数个"硬汉式"人物形象,这些"硬汉式"人物以坚强的反抗命运的方式和"重压下的优雅"影响了一代代读者。本文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个人经历等方面分析了两位作家对女性形象创作的不同的成因,并且探讨了坡和海明威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所想要表达的女性理想。
-
浅析当代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未小妹
韩佳敏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女性
-
描述:
在信息化的今天,形形色色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内容涉及女性题材的广告无所不在,如今的女性形象不仅是一种商业符号,更是成为代表社会文化的符号出现在各类广告中,亦是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
文化霸权视阈下女性形象的媒介建构: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为例
-
作者:
许加彪
韩青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土剧
文化霸权
媒介建构
女性媒介形象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虽改写了女性在电视媒介建构现实中"符号灭绝"的地位,但女性在电视媒介上的"出场"机制仍是一种被选择的建构,女性形象被不断类型化与脸谱化,依然遵循着男权文化主导的加工再现与叙事逻辑。在这种男权主导的符号框架下,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社会表达机制进行策略创新,为女性留下了一些必要的空间和舞台,成为妥协的场域。在面对文本的开放与多元中,女性在解读女性本土剧中可能获得了"麻醉性"的自我需求满足,而放弃了社会改良的要求。因此,面对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样本,必
-
无声的反叛:解读《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徐磊
韩国勇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方
凯蒂
女性
-
描述: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的著名作家,女性形象在其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喧哗与骚动》是一部蕴涵丰富的小说,是福克纳小说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女主人公凯蒂成长于美国南方父权制和清教妇道观的压迫与毒害下。通过其作品《喧嚣与骚动》中的凯蒂命运,福克纳揭示了美国南方旧传统以及康普生家庭的冷漠无情是造成凯蒂悲剧的根源。
-
电视中女性形象异化及纠正
-
作者:
陆敏
韩玲
来源:
新闻前哨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内容
政治参与
家庭角色
性别歧视
女性形象
异化
电视
市场化经营
-
描述:
美国传播学女研究者盖尔·塔奇曼在《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论文集中,针对媒介内容中的性别歧视,提出了"贬抑"(annihilation)的概念,认为女性在媒介报道中受到贬低、歪曲或根本不被呈现,媒介的报道很少针对女性的工作、成就、需要而展开。虽然今天的女性在家庭角色、职业平等、政治参与各方面都有跨时代的进步,但在大众传媒中,随着媒介市场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女性所被塑造的形象和角色,似乎依然处于被异化的状态。
-
建构与解构:电视与中国传统女性形象
-
作者:
潘博
韩芬
安忠宝
赵敏
来源:
今日科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建构
言语情景
女性主义
电视
-
描述:
大众传媒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承载者,同时也是建构者和作用者。本文讨论了电视对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建构和解构,本文认为电视一方面建构了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并运用身体文化政治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这种建构作用。另一方面,电视又解构了传统女性形象,并联系女权主义运动,考察和分析了女性形象的变迁。同时认为,解构本身就蕴含了一种新的建构,而这种建构有可能形成新的女性刻板形象。
-
从《人性的枷锁》的女性形象看毛姆的女性观
-
作者:
韩玲
展红梅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毛姆
《人性的枷锁》
-
描述:
英国小说家毛姆于1915年发表的代表作《人性的枷锁》是一部以他自己生活经历为素材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中塑造了四位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四位女性形象的分析总结出毛姆的女性观,即一方面对女性进行着毫不留情的批判,表达着他的不满、嫌恶;一方面又对女性进行着理想化地塑造,传达出他的渴求与希望;既爱又恨,既依赖又贬斥,欲爱不能,欲罢不能,复杂而微妙难言。
-
从爱伦坡的《椭圆画像》看女性的边缘地位
-
作者:
刘玉梅
韩朝旭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地位
叙事角度
精神缺失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叙事角度和女性形象入手,分析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椭圆画像>,从中得出结论,该短篇小说是以男性叙述为中心的,女性的头脑和身体几乎是全然缺席的,也是失声的,没有话语权的,这也是受当时社会大环境所影响的.
-
中国近代女性角色的重塑:来自《北洋画报》的记录
-
作者:
韩红星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近代女性
重构
《北洋画报》
消解
-
描述:
近代中国,随着西风东渐的影响、新思想新风潮的传播,女性角色打破了"三从四德"礼教约束下的传统女性的角色属性,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到一种新的角色定位,完成了从传统中国妇女到现代女性的形象过渡与转变。民国画报是近代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借助于民国画报史料,我们从身体角色、社会角色、观念价值几个方面描述了近代中国女性角色消解与重塑的过程及面貌。
-
情感传递和接受的错位:《无穷动》的极端表现形式浅析
-
作者:
韩雪松
成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锋主义
女性形象
符号化
-
描述:
影片《无穷动》以其先锋主义的风格、开拓的表现形式和犀利冷酷的表现手法受到专业人士的关注,但却遭到观众的猛烈恶评,甚至"集体抗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极端的表达形式不能与时下国内大众欣赏习惯完整对接,造成情感的传递与接收之间的错位,使观众无法充分领悟和把握导演的创作意图,因而产生一种排斥心理。《无穷动》独特的极端的表达形式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反流行审美的女性形象、接近粗俗边缘的人物语言、典型性极度缺失的表现对象、过分符号化的人物和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