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被压抑的“女革命者”的形象
作者: 韩金龙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者   形象   丁玲   女性  
描述: 在丁玲的作品中,塑造出很多女性形象,有女知识分子形象,有女农民形象。而众多的女性形象都与革命这一题材有着联系,但这些女性革命者的革命经历中,渗透着对自己性格的压抑和在革命过程中,与其他人群的矛盾,我结合丁玲的几部作品谈谈女革命者的形象。
《十日谈》与《源氏物语》中女性角色之比较
作者: 韩博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源氏物语》女性角色   《十日谈》  
描述: 本文以蒙费拉特侯爵夫人与空蝉,琦思梦达与夕颜,伊菲金妮亚与紫姬,格里雪达与明石姬四组典型女性形象为例对比了《十日谈》与《源氏物语》中的女性角色。指出在以《十日谈》为代表的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多以“动”的特征与命运抗争,在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东方文学中,女性形象多以“静”的特征与命运妥协。
浑然天成的女性观:王小波笔下的女性美浅析
作者: 韩琳   来源: 时代报告(学术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平等意识   “绿色的爱”  
描述: 文学大家王小波书中的女性是一种真实的、个性的、张扬的美的存在,本文通过对王小波相关作品的研究,对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沈从文笔下的“焦虑梦”
作者: 韩李茁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焦虑梦   文学作品   经典女性形象  
描述: 沈从文著作繁多,在其作品中最独特的是对女性形象"梦"的描绘。借助弗洛伊德关于焦虑梦的原理,从焦虑状态下的撕裂背离与彻底妥协两个方面对经典女性形象的梦境进行分析,以探究沈从文的生命特质。
简·爱和斯嘉丽比较
作者: 韩娇   来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迪   经历   简·爱   斯嘉丽  
描述: 简·爱和斯嘉丽分别是《简·爱》和《飘》的主人公,二者都是世界文学史上女性形象的典型,但两人之间又有着天壤之别,童年、爱情、婚姻、事业、社会环境,种种差异使她们走上了两条近似平行的人生轨迹。通过分析她们的经历,作为当代女性的我们应取长补短,树立属于自己的正确价值观。
浑然天成的女性观——王小波笔下的女性美探析
作者: 韩琳   来源: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平等意识   “绿色的爱”  
描述: 王小波小说所描写的女性群体是个不同以往华语文学创作的另类存在,她们人格独立,精神畅达,厌恶枯燥乏味,追求人生乐趣———以一种非常规的姿态张扬着自身的生命之美。这些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不但是王小波笔下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也为我国当代小说人物画廊增添了一抹充满活力的亮色,并在彰显作品文学魅力、反映作者女性观的同时,更进一步折射出王小波本人全部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态度。
试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女性主义的构建
作者: 韩诗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建   大众传媒   女性  
描述: 大众传播对推动中国当代女性的发展与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改变着中国女性的思想观念和认识,也影响着她们的行为。但也应该看到,女性还不能得到充分的报道,在报道中也存在着对女性形象的误导。有鉴于此,探讨中国当代大众传媒对女性的构建,就是要克服大众传播中的不利因素,使其更利于促进中国当代女性的发展与进步。这在当前的背景下,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聊斋》女性形象系列浅折
作者: 韩焕刚   来源: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爱情喜剧   女主人公   封建社会   《聊斋》   反封建反礼教   《聊斋志异》   贤妻良母   女性形象   林黛玉  
描述: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以女性居多,约200余人,其中有姓名者160余人,作为主人公描写的也有百余人.这些形象,有官宦妻妾、豪绅奴婢、闺房名媛、平民百姓、遁世尼姑、青楼歌妓等,她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女性形象系列.分析这个系列,不仅使我们得到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还可洞悉封建社会妇女之地位、思想、品德、愿望与情愫,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系列:
试析《阅微草堂笔记》女性伦理思想
作者: 韩希明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人文关注   伦理   女性  
描述: 《阅微草堂笔记》对于一部分正面女性形象评价标准有时显得特别 ,并且表现了相当深度的人性关注 ,看起来与正统思想大相径庭 ,值得重视。但总的说来 ,这种关注的背景仍然是男权语境 ,作品肯定的正面形象 ,依然是为男性的存在而存在 ,作品着力塑造理想的标准女性 ,力图构成一种文化规范 ,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巩固了对女性的束缚。
形式的迫近,精神的飘远:论《倾城之恋》的电影改编
作者: 韩灵   来源: 读写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夏志清在1957年称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1]虽然评论家各有偏颇,但可证明张爱玲小说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思想性,里面的描写的市民及女性形象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很强的社会启蒙作用
< 1 2 3 ... 9 10 11 ... 34 35 3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