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西,拉福雷特,卞双成,郭有鸿】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话语建构:以《紫色》为例
-
作者:
石沙西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紫色》
话语建构
艾丽丝·沃克
-
描述:
艾丽丝·沃克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批评家,她曾被誉为“黑人妇女写作文艺复兴运动的灵魂人物。”’沃克在其作品中独创性地提出不同于白人主流女性主义的“妇女主义”(womanism)2,以实现黑人妇女的完整与生存。小说《紫色》发表于1982年,在美国引起关注和轰动,并于次年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紫色》这部小说深刻揭露了黑人妇女的生存面貌,诠释了沃克的妇女主义话语建构。艾丽丝·沃克结合文学批评和文本创作,以自己的言说方式,用黑人方言英语这一黑人文学宝贵传统,挖掘黑人女性文学中百衲被这一美学传统,从话语建构
-
矛盾中的统一:约翰.邓恩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景西亚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约翰.邓恩
矛盾中的统一
女性形象
-
描述:
约翰·邓恩,英国17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且多产的作家,其作品包括爱情诗,哀歌,讽刺诗,宗教诗,散文,布道文等。阅读邓恩的作品,读者不难发现矛盾是他生活和作品一大特点,尤其是对女性的矛盾态度。在他的许多诗歌中,女性时而是天使,神圣不可触及;时而是妖妇,美丽却不忠诚;时而顺从如男性的附属品可以被随意抛弃;时而又可与男性平起平坐,独立且自信。总之,在他的诗歌中,邓恩没有给读者一个完整且统一的女性形象。通过对邓恩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本文旨在更全面多层次的了解邓恩
-
华语男同性恋题材电影研究
-
作者:
朱西希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同电影
性别诗学
影视美学
审美意象/符号
-
描述:
华语电影中同性恋话语的表达,引领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在这些华语同性恋影像群中,透露了具有东方韵味的历史文化和华语影视艺术对人性人情的观照。同性恋作为一种亚文化存在,一直以来受到主流文化的压抑和排挤,华语男同性恋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同性恋这一边缘群体的情感经历和生存状况。电影通过直观的艺术表达,呈现出来的是在欲望与戒律的矛盾和挣扎中寻求突围的主题。本文力图从解构主义的多维视野来分析新时期以来华语男同性恋电影的创作状况,试图给出华语男同性恋电影的系统映像,重点在于对近三十年(1986~2014)两
-
论毕淑敏作品中的生命意识、女性意识和救赎意识
-
作者:
吴锦西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毕淑敏
救赎
生命意识
-
描述:
毕淑敏怀着对生命的深切关怀和对人心的救赎情怀,将“治病救人”视为己任。她不仅关注和救治人的生命,更是关怀和救助人的灵魂。在她的作品中,无论是昆仑山上可爱的女兵,还是现实社会中艰辛的普通百姓,无论是高贵的女商人、女院长,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钟点工、吸毒者,她都给予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怀。身怀医者仁心和悲壮的救赎使命,关注着被疾病、毒瘾和心理困扰所折磨的灵魂和身躯。她把这些关爱诉诸于文字,自觉地践行着文学净化心灵的神圣使命。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探究毕淑敏关爱生命、关爱女性和救赎人心的创作内涵,从她的作品内容中凝炼出
-
《所罗门之歌》中男性形象分析
-
作者:
许西美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男性人物
所罗门之歌
种族歧视
-
描述:
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31-)始终把目光投向本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并从非洲黑人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表现和探索非裔美国人生存和命运主题的同时,其作品中优美,有力及诗一般的语言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世界的承认。《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也是迄今为止其唯一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角的作品。该小说奠定了她在美国小说界的地位,使她成为美国当代最伟大作家之一。本文首先对作品中三位主要的男性人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指出他们是三种不同类型的非裔美国人的典型代表。结合作者
-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性别问题
-
作者:
易玲西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问题
凝视
希区柯克式的爱情
希区柯克的电影
-
描述: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一代电影叙事悬疑大师,他所开创的 “希区柯克模式”对电影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希区柯克的电影以其悬疑,惊悚,神秘,阴谋,讽刺闻名于世,其电影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往往超越了其娱乐价值本身,发人深省,置观众于强烈的自我分析中。他对人类本性与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和高超凝练的视觉化银幕表达,又使他的影片升华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经典。 对希区柯克电影的研究不仅限于电影学、传媒学的领域,还进入了文学和文化研究的视野。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讨论电影悬疑机制、谋杀主题、“麦高芬”的使用和窥视癖等,但缺乏对影片的性
-
略论吐蕃时期王室女性
-
作者:
益西曲珍
来源:
西藏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室女性
地位
吐蕃时期
-
描述:
女性地位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女性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重大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女性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随着女性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西方社会性别理论的介绍,社会性别问题在现代中国社会中影响日益广泛,学术界对女性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热门。然而,吐蕃时期,即从聂赤赞普确立了悉补野王统世袭到达玛乌东赞时期吐蕃王朝的崩溃历经了四十位赞普长达一千多年的统治时期,翻开吐蕃纷繁的历史长卷,基本上是“神王圣迹”占主导地位,有关女性的零星记载也淹没在神秘主义的
-
琦君小說中女性意識書寫研究
-
作者:
張西燕
来源: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琦君小說
女性意識書寫
琦君
-
描述:
琦君小說中女性意識書寫研究中文摘要琦君(1917-2006)一生淡薄名利,不忮不求的寫作態度,讓她能怡然自得的優游於文學的領域中;其努力不輟的寫作精神,更為後代作家樹立了最佳的典範。除了散文為後人稱道之外,小說的創作更具有反映時代意義與性別教育的啟迪作用。她的小說以細膩的筆法描寫出傳統與現代女性所面臨的婚戀問題,而且在女性意識書寫上有承先啟後的貢獻,在台灣女性文學發展上自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論文蒐集琦君曾發表過的70篇小說作品,以女性意識書寫的表現為研究主軸,希望藉由「女性主義」的觀點,重新對琦君小說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