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狄更斯,杨静远】搜索到相关结果 530 条
-
困惑·探求·超越·——近年来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嬗变
-
作者:
宋晓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子汉
女作家
口述实录文学
自我渲泄
张洁
题材
爱情
视境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十年来女性文学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由情绪型的“自我渲泄”,经历了寻求“爱的权利”,“寻找男子汉”,“寻找自我价值”等曲折的过程,终归于理性的“超越自我”,在题材上不断拓宽,认识上不断升华,创作风格由单纯的“纤丽婉约”发展为丰富多姿,这是新时代女作家们不断努力的结果。
-
温柔中更见侠骨──谈电视剧《情满珠江》女主人公梁淑贞的形象塑造
-
作者:
王秀英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素质
真实感人
珠江
女主人公
新的价值观念
形象塑造
知识青年
女性形象
电视剧
历史变革时期
-
描述:
温柔中更见侠骨──谈电视剧《情满珠江》女主人公梁淑贞的形象塑造王秀英电视剧《情满珠江》以下乡知识青年林必成与梁淑贞,张越美及谭蓉之间的爱情、友情、事业上的竞争为线索,时间跨度20年,展现出广东地区过去与现在的社会各层面、改革开放以来从城市到农村经济的...
-
试论仕女画的风格传统
-
作者:
敖英
来源:
艺苑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男性形象
郭若虚
文学作品
传统人物画
妇女生活
女性形象塑造
风格差异
风格特征
仕女画
-
描述:
在传统人物画中有一类描绘女性形象的作品,通常被称为仕女画。实际上仕女画这个概念与它事实上所指示的内容之间有一些出入,或者说在不同时代它的含义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当我们研究绘画中女性形象的风格差异的时候,这种概念上的不完美往往造成诸多不便,因而有必要在此加以说明。从中国绘画史上看,仕女画的正式名称始于北宋,记载最早见于《宣和画谱》中黄居宝《写真仕女图》和徐崇矩《采花仕女图》。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及山
-
试论石川达三笔下女性性格之流变
-
作者:
葛丽英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性格
日本
女性
-
描述:
石川达三是日本当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清晰地展现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女性性格随日本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流变的轨迹。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对于妇女问题的思考,构成了石川达三作品现实意义和独特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
试论石川达三笔下女性性格之流变
-
作者:
葛丽英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性格
日本
女性
-
描述:
石川达三是日本当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清晰地展现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女性性格随日本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流变的轨迹。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对于妇女问题的思考,构成了石川达三作品现实意义和独特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
黑暗王国中女性反叛与报复的悲剧——莎菲、蘩漪、曹七巧形象论
-
作者:
宋凤英
来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封建制度
变态与性格
反叛与报复
-
描述:
莎菲、蘩漪、曹七巧是观代文学中三个叛逆的同时也是不同程度变态的女性形象。反抗封建主义夫权是她们共同的特征,而具体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决定了她们采取报复的手段有所不同,最后均以悲剧告终。本文着重分析三个女性复杂的性格,同时阐释造成她们复仇悲剧的社会原因及个人原因。
-
试论石川达三笔下女性性格之流变
-
作者:
葛丽英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性格
日本
女性
-
描述:
石川达三是日本当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清晰地展现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女性性格随日本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流变的轨迹。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对于妇女问题的思考,构成了石川达三作品现实意义和独特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
吴贞姬小说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石秋英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肉体
战争
女性主体性
吴贞姬
-
描述:
吴贞姬是韩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着重描绘了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女性的烦恼,以及她们的人生价值的本质及其根源所在。吴贞姬小说的特点,可以说是特别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自身视角、往事回忆等,以此来展开作品的整个事件。因此,吴贞姬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对话、行动的细致入微的描写,来深化其主题。本文试图从吴贞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入手,深入研究小说主题及作品体现出的作家意识。尤其要按年龄段分类女性形象,分析各阶段女性的受难特点,以及她们对待社会的方式与态度,从而进一步指出女性的主体性及女性“肉体”
-
彭丽媛“第一夫人”媒介形象的建构分析——以《人民日报》和新浪网的报道为例
-
作者:
胡英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彭丽媛
对外传播
第一夫人
-
描述:
近年来,各国“第一夫人”在国际舞台上越发活跃。她们不仅是一种礼仪性的存在,也是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代表。她们随国家元首出访,参与各项外事活动,关注妇女和儿童的权利,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国际上,“第一夫人”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外交公众人物。她们不仅是国家领导人的出色伴侣,也是国家优秀的妇女代表。其言谈举止、服饰装扮、表情细节等都成为镁光灯捕捉的对象。西方国家成立了专门辅助“第一夫人”出席各种社交活动、处理各项事务的办公室。建国以后的中国,由于其高层政治的严肃性,以及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第一
-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余志英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注视
世说新语
女性注视
女性
-
描述:
《世说新语》在文化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它构建了非常独特的魏晋人物形象,对后世人们的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来的学者极重视对《世说》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形象的解析,却疏于关注《世说》里不可或缺的女性人物。其中的女性形象被誉为“魏晋新女性”。而这群女性形象生活在一个男性中心的社会,又是出自一位男性作家的笔下。所以,《世说》为“男性目光中的女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此外,《世说》中的清谈故事、爱情故事,是人类主体意识表达的复苏,研究它,可以体现魏晋妇女的角色定型和社会地位,对文化学和女性学有重要的意义。
<
1
2
3
...
14
15
16
...
51
52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