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勃良特,金溟梅】搜索到相关结果 528 条
-
相似的经历,不同的命运
-
作者:
游英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代
贞贞
形象比较
丁玲
苔丝
-
描述: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作品之一。这部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十六岁时被亚雷诱奸,后因失贞被丈夫抛弃,最终因杀死亚雷而被处死的悲剧故事。苔丝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突出的女性形象之一。《我在霞村的时候》是我国著名女作家丁玲于1940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它是丁玲延安时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倍受争议的作品。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贞贞的农村女孩被日军轮奸,后被掠走当了随军军妓,染上了性病。但她却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游击队收集情报。一年多之后,她回到霞村,尽管一些年轻人和当地干
-
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油画现状
-
作者:
吴骊英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油画
女性艺术
话语权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运用丰富详实的资料,对西方“女性主义”这一现象进行阐释和剖析。从“女性主义”的起源到“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的学术论著再到“女性主义”创作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创作方法等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论述和分析。其次,从中国传统女性观出发,考证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古代女性画家及中国近、现代女性画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西方“女性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中、西“女性主义”的区别及中国女性艺术所独有的特点。在此前提下,着重研究中国当代女性油画现状,其中包括不同时代的各女性油画家群体的不同风格特色
-
《黑暗的心》之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邓建英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暗的心》
不可靠的叙事者
叙事话语
女性主义批评
康拉德
男权意识
-
描述:
约瑟夫·康拉德向来被视为以讲述男人的故事,观照男性世界而著称的作家,其享有“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中篇小说”之誉的作品《黑暗的心》往往被引为体现康氏雄健风格的代表之作。论及其作品的女性观或女性角色时,以男性为主体的康拉德评论家通常流露出两种批评倾向,或称赞其善于张扬男子汉气概,善于驾驭诸如殖民主义一类的重大题材,或指责其作品潜存着对女性的敌视以及浓厚的男权意识。这些评论不无道理,却往往忽略了文本深层结构中隐含着的重要女性形象;混淆了康拉德与小说的主要叙事者马洛之间的界限,将后者的男权意识归咎于作家本人。
-
论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马英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女性意识
凯瑟琳·安·波特
自我定义
-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她本着严谨的艺术态度、敏锐细致的观察,以尖锐明晰的文笔,创作出了相对较少的作品,但每部作品都强劲有力,风格独特、寓意深远。波特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到批评家的注意以来,就被认为是一名优秀的短篇小说家。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批评家对波特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理论对她的作品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提出为女性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女性文学批评的目的之一便是重新审视那些被忽略的
-
论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写作策略
-
作者:
邓素英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写作策略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是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论文以九十年代为背景,在对女性文学的名称、内涵界定后,从写作策略的角度切入,分别从重写女性形象和重建女性话语两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女性文学在文化和叙事上的写作策略,表现女性文学对以父权制为主要标志的男权文化的反抗和抵制,从而试图建立两性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谐的社会文化模式.
-
"萨拉"--后现代社会两性关系得反思
-
作者:
金英爱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上帝创世之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于是人类便分成了两部分一男人和女人。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人与人的关系模式。它是考察人类生存发展状况的重要前提之一。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相对合理的两性关系模式(不论是以女性为权利核心的母系氏族社会还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两性关系的和谐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而女性对自我的确认以及男性对女性独立人格的肯定则是探讨两性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 英国当代小说家约翰.福尔斯,以后现代主义的独特视角重新审视两性关系,塑造了以萨拉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解构精神的
-
黑人女性的狂欢之旅:狂欢化理论视阈下的小说
-
作者:
高英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颠覆
秀拉
变更
巴赫金
狂欢化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作家。《秀拉》(1973)是她的第二部作品。虽然没有获得一致的好评,但这部小说却给莫里森带来了全国声誉。1975年《秀拉》获得全国图书奖的提名。出版以来,评论界对《秀拉》的各种解读层出不穷。较常见角度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心理分析等。迄今为止很少有人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但笔者认为莫里森这部作品与巴赫金的理论有明显的共鸣之处。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学狂欢化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巴赫金以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拉伯雷作品
-
笔花钗影录
-
作者:
英
毛姆
高健
来源: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长篇小说
英国
现代
-
描述:
这部小说首先是一部讽刺作品,一部“谤书”,它的嘲弄对象则是以书中的德律菲尔(影射哈代——虽然毛姆曾予以公开否认)和阿罗依·基尔(影射休·沃尔波尔)等为代表的当日英国文坛的种种窳风恶习,仿佛一部英国的《儒林外史》。《笔花钗影录》同时又是一曲赞歌,赞美的对象即德律菲尔的前妻、书中的女主角露西:这个风情万种的地母形象堪称毛姆笔下最迷人的女性角色,这个形象几十年来一直魂牵梦绕在作者的胸臆之中,久思将其写入自己的作品而苦于不得机会,直到《笔花钗影录》开笔,这个渴望已久的机会才终于水到渠成;毛姆本人也毫不隐讳地坦承这
-
简·爱
-
作者:
英
勃朗特
来源: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近代
长篇小说
英国
-
描述: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也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通过对简·爱坎坷不平人生经历的描述,重在展现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伟大女性形象,也反映了一个平凡的心灵对坦诚的呼喊,成功阐释了一个主题,即人的真正价值就是爱与尊严的集合。
-
简·爱
-
作者:
英
勃朗特
来源:
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近代
长篇小说
英国
-
描述:
《简·爱》是夏洛蒂的第二部小说。她借一个出身寒微的年轻女子奋斗的经历,抒发了自己胸中的积愫,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读者。小说于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小说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还在于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
<
1
2
3
...
18
19
20
...
51
52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