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勃朗特,连洁】搜索到相关结果 1046 条
-
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油画现状
-
作者:
吴骊英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油画
女性艺术
话语权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运用丰富详实的资料,对西方“女性主义”这一现象进行阐释和剖析。从“女性主义”的起源到“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的学术论著再到“女性主义”创作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创作方法等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论述和分析。其次,从中国传统女性观出发,考证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古代女性画家及中国近、现代女性画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西方“女性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中、西“女性主义”的区别及中国女性艺术所独有的特点。在此前提下,着重研究中国当代女性油画现状,其中包括不同时代的各女性油画家群体的不同风格特色
-
《黑暗的心》之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邓建英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暗的心》
不可靠的叙事者
叙事话语
女性主义批评
康拉德
男权意识
-
描述:
约瑟夫·康拉德向来被视为以讲述男人的故事,观照男性世界而著称的作家,其享有“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中篇小说”之誉的作品《黑暗的心》往往被引为体现康氏雄健风格的代表之作。论及其作品的女性观或女性角色时,以男性为主体的康拉德评论家通常流露出两种批评倾向,或称赞其善于张扬男子汉气概,善于驾驭诸如殖民主义一类的重大题材,或指责其作品潜存着对女性的敌视以及浓厚的男权意识。这些评论不无道理,却往往忽略了文本深层结构中隐含着的重要女性形象;混淆了康拉德与小说的主要叙事者马洛之间的界限,将后者的男权意识归咎于作家本人。
-
论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马英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女性意识
凯瑟琳·安·波特
自我定义
-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她本着严谨的艺术态度、敏锐细致的观察,以尖锐明晰的文笔,创作出了相对较少的作品,但每部作品都强劲有力,风格独特、寓意深远。波特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到批评家的注意以来,就被认为是一名优秀的短篇小说家。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批评家对波特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理论对她的作品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提出为女性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女性文学批评的目的之一便是重新审视那些被忽略的
-
论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写作策略
-
作者:
邓素英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写作策略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是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论文以九十年代为背景,在对女性文学的名称、内涵界定后,从写作策略的角度切入,分别从重写女性形象和重建女性话语两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女性文学在文化和叙事上的写作策略,表现女性文学对以父权制为主要标志的男权文化的反抗和抵制,从而试图建立两性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谐的社会文化模式.
-
"萨拉"--后现代社会两性关系得反思
-
作者:
金英爱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上帝创世之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于是人类便分成了两部分一男人和女人。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人与人的关系模式。它是考察人类生存发展状况的重要前提之一。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相对合理的两性关系模式(不论是以女性为权利核心的母系氏族社会还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两性关系的和谐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而女性对自我的确认以及男性对女性独立人格的肯定则是探讨两性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 英国当代小说家约翰.福尔斯,以后现代主义的独特视角重新审视两性关系,塑造了以萨拉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解构精神的
-
黑人女性的狂欢之旅:狂欢化理论视阈下的小说
-
作者:
高英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颠覆
秀拉
变更
巴赫金
狂欢化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作家。《秀拉》(1973)是她的第二部作品。虽然没有获得一致的好评,但这部小说却给莫里森带来了全国声誉。1975年《秀拉》获得全国图书奖的提名。出版以来,评论界对《秀拉》的各种解读层出不穷。较常见角度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心理分析等。迄今为止很少有人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但笔者认为莫里森这部作品与巴赫金的理论有明显的共鸣之处。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学狂欢化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巴赫金以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拉伯雷作品
-
重建女性与自然和男人的和谐:《绿山墙的安妮》中女性人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杜英姿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生态女性主义
和谐关系
自然
-
描述:
加拿大著名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代表作《绿山墙的安妮》(1980)出版后,赢得了不同年龄不同国家人群的喜欢,同时学者趋之若鹜,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解读和探讨,发掘其深刻含义。这些角度包括女性主义、教育、宗教等。生态女性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主张女性与自然是交织融合,密切联系的,她们认为女性和自然的解放是相互关联的,二者缺一都无法实现真正的解放。作者露西.蒙哥马利在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两个主题为女性与自然。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崭新的角度出发,对《绿山墙的安妮》从女性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进行论述,指出父权制下
-
女性自我完善的苦难历程在托妮·莫里森早期三部作品中的完美体现
-
作者:
吴秀英
来源:
大连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美国小说
黑人文化
-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史上,黑人妇女在社会中一直遭到歧视。然而,自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美国黑人运动的不断深入,妇女运动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女性主义的欢呼声中,越来越多的妇女作家应运而生。于是,妇女文学与黑人文学开始结合。七十年代后,一批黑人女作家在美国文坛拥有了她们自己的一席之地。在黑人民族传统及其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以她非凡的努力和惊人的才智一举打破黑人妇女在文学界的沉默,成为美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黑色明珠。托妮·莫罩森对女性主义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的作品非常值得细心的揣摩和
-
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以巴金《家》与廉想涉《三代》为中心
-
作者:
崔英姬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模式
比较
家族小说
主题意识
人物形象
-
描述: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自古有文化交往。在文化属性上,中韩两国同属于亚洲儒家文化圈,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成为两国的道德规范,维系了上千年的封建社会。上古时期的朝鲜没有文字,一直沿用汉字,正是汉字维系了两国的文字交流与文化传承,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朝鲜时期。考古学上的许多事实证明,汉字成为东亚中世纪的共同文语,①在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学及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儒家的伦理规范再加上“汉字”这个文字载体共同成就中韩两国的上古、中古乃至中世的历史和文化,使中韩两国的文化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到19世纪,中韩两国的历史
-
金瓶梅形象接受史论
-
作者:
卢海英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瓶梅
《金瓶梅》
接受美学
人物形象
-
描述:
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金瓶梅》的作者着力刻画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她们的性格复杂,遭遇坎坷,历代读者、批评家对她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本文主要通过自《金瓶梅》诞生至今三四百年间历代读者对金、瓶、梅形象的解读,来探讨她们的价值和意义。在研究方法上,以历代读者对金、瓶、梅的审美经验为中心,集中考察历代读者的审美反应,进而探寻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旨在沟通三四百年来读者对金、瓶、梅形象的审美经验史,实现历史视野与现实视野的融合。
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将三四百年的金、瓶、梅形象接受史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