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丁尼生,,法,多雷绘,王剑南】搜索到相关结果 553 条
-
当代女作家家族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董锋
张英魁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家族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作家视域中的女性形象,从某种程度而言承载了更多自我人生的体悟与身心的问责.此种女性自我身心意识体现在文学创作与女性之社会性展现这两个层面.本文透过当代女作家家族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阐释人物的心灵空间与人性特征.
-
重析早期历史传奇中女性形象的近代内涵
-
作者:
李舜华
余伟英
来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内涵
女性形象
早期历史传奇
-
描述:
在宋元说话中,原是儿女故事与英雄传奇并重的。早期的章回小说首先突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这时,重建历史秩序的英雄事业成为叙述的重心,而家庭与色这一纯粹的个体欲望,便被视为英雄实现建功立业这一社会欲望的障碍,成为备受冷落又无法摆脱的情节——它实际成为一种潜在因素,而支配着历史传奇的整体结构。当小说完全摆脱了对帝王将相的描写,当英雄走向神魔化、走入家庭闺阁的市井风情时,这一潜在因素便逐渐走向了前台。从历史传奇到神魔到世情,女性形象逐渐由湮没到喧哗,但个中的否定内涵却是一脉相传的。
-
《诗经》女性审美的社会诉求
-
作者:
傅建萍
刘凯军
付建英
来源:
中外企业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诉求
《诗经》
女性形象
-
描述:
通过对《诗经》女性形象、性格命运的描写,解读《诗经》时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诉求及其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揭示女性在《诗经》时代的命运。
-
喜悦美学:什梅廖夫小说《不竭之杯》管窥
-
作者:
王希悦
王英杰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竭之杯
圣像
喜悦美学
什梅廖夫
-
描述:
俄罗斯式的喜悦不是人对物的享乐,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它突出的是领悟上帝的启示并融入其中。在什梅廖夫的小说《不竭之杯》中,喜悦作为一个显著的主题,不仅起着构建情节的作用,而且是贯穿小说始终的轴线。从喜悦之美、喜悦之源、喜悦之径3个维度对该小说的分析显示:喜悦与美不可分割,喜悦是美之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爱可以达到美。小说中的喜悦主题与女性崇拜观念有深刻渊源,与圣母及索菲亚等永恒女性形象密不可分。通过宗教、圣母圣像的中介,喜悦美学得以充分彰显。
-
试析《秀拉》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郑成英
李道柏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拉》
黑人
莫里森
小说
女性
-
描述:
试析《秀拉》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论赤染晶子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新次元
-
作者:
王玉英
刘研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赤染晶子
他者
同一性
现实主义新次元
安妮日记
少女的告密
女性文学
-
描述:
2010年凭借《少女的告密》获得第143届日本芥川奖的赤染晶子,在以京都为背景创作的系列作品中,塑造了诸多的女性形象,她们在虚拟与现实的世界里,在"他者"与"同一性"的转化中成长与成熟。赤染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在"他者"和"我"的语言之间,在理论与创作之间,勇敢地面对现实,用拼搏的精神,战胜"他者",确立了"自我",改变着现实主义本身的次元。对战争与人性的反思,树立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劈开枷锁,突出重围:论陇中女作家邢院生《叛女》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司娅英
张进宝
来源:
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女》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叛女》是当代陇中女作家刑院生的一部长篇历史传记小说,作品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在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女性主义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她们是如何反抗和成功突围的。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作者:
杨东英
秦学锋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和电影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女性主义
-
描述:
电影和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通过书信的形式表白了自己为钟爱的男人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的奉献的一生,甚至在临终前亦无怨无悔,并为争取爱情做着自己的抗争。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这一典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探讨了女性不幸的社会根源和自身的原因,旨在为女性提高自我意识,争取男女在经济生活、精神生活,特别是在爱情过程中真正平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
论哥特式风格视角下吕蓓卡的父权抗争
-
作者:
周兰英
王欣欣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蝴蝶梦》
父权制
哥特式风格
吕蓓卡
-
描述:
丽庄园的能力,就如一个隐形的女主人。有研究者认为她是一个放荡的恶魔,还有些研究者认为她是标准的上层社会名媛。本文则以哥特式风格视角入手,解读吕蓓卡对父权的反叛抗争,还原一个追求自由与权利的女性形象,揭开小说中哥特式风格恐怖写作手法所渲染的父权制压抑,及其对追求自由与权利女性的扭曲式刻画。
-
从创伤理论视角浅析《秀拉》中奈尔的创伤与复原
-
作者:
陈雪莹
杨东英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拉》
奈尔
创伤与复原
莫里森
-
描述:
《秀拉》是莫里森的早期作品,作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小说以秀拉和奈尔的友谊为线索,展示了黑人女性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遭遇到的种种创伤及困境。本文旨在从创伤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奈尔遭受的创伤,并试图找出复原之路。
<
1
2
3
...
50
51
52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