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者:     凯勒   来源: 武汉:武汉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H.   自传   凯勒  
描述: 海伦·凯勒一生都用她那一颗坚强的心和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挑战生命的极限,最终在逆境中崛起,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这本具有海伦自传性质的书,就讲述了海伦传奇的一生,用诗般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海伦的心路历程,她的奋斗坎坷,她对世界哲人眼光的洞察,以及她和帮助她的师友们结下的钻石般的友情。
自我、空间与文化主体的流动/认同-以女词人吕碧城(1883-1943)的散文为范围
作者: 罗秀美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认同   吕碧城   女性文学   近现代文学   文化主体  
描述: 自我、空间与文化主体的流动/认同-以女词人吕碧城(1883-1943)的散文为范围
《觉醒》:追求与否定
作者: 曲美茹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女主人公   自我意识   艾德娜   女性话语   觉醒   女性自我   丈夫   小说   否定  
描述: 凯特·肖邦的《觉醒》是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艾德娜·庞特里耶有着世人眼中的美满生活。然而在一年的夏天,她遇见了劳伯特·赖勃伦,并与之坠入爱河,随之而来的是她在精神上不同层面的觉醒。整部小说以艾德娜的觉醒为主线,体现了女性对自我的追求。与此同时,另外两位女性角色也不容忽视。她们分别是堪称传统女性典范的阿黛儿·拉提诺和孤身一人的钢琴家芮芝小姐。虽然花在这两个人物身上的笔墨不多,但她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并且和女主人公艾德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世纪英国女作家的女性身份书写
作者: 叶美丽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身份   父权社会   二元对立   视角  
描述: 英国女性文学曾因其在叙述视角、语言风格和作品主题等方面与强调二元对立的父权制社会相冲突而遭遇抑制和否定。从18世纪到20世纪,英国的女性作家们在社会发展的激流中义无反顾地与父权制进行抗争,将聚焦的目光定格在女性的生活圈,诉求她们的社会地位及身份的认同。在20世纪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寻找她们这一诉求的心灵轨迹,可以了解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女性主体地位的认同历程。
书写另类的声音: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下的《占有》阐释
作者: 邓美香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占有》   女性叙事学   女性声音   拜厄特  
描述: 英国女作家A. S.拜厄特是当今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充满智性的写作通常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大多讲述学术圈所发生的故事。她的创作中几乎涉猎了各种文学体裁,其中充溢的大量典故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障碍。但由于她作品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人物形态各异,心理状况复杂多变,同时也赋予作品以丰富深刻的内涵,批评界普遍认为她的小说具有思想启蒙意义。A.S.拜厄特的长篇小说《占有》被认为是英国当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也被评论界视为是拜厄特最为成功的作品。该小说通过大量的书信、日记等传统却又独特的叙述手法,解构了西方父权制社会
作为女性文学代表的塔·托尔斯泰娅创作的诗学特征
作者: 张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神话童话世界   互文性   永恒主题   后现代主义   知识分子精神   女性文学  
描述: 塔吉亚娜·尼基季奇娜·托尔斯泰娅(生于1951年)是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也称八十年代)作家的杰出代表,与柳德米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以及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并称俄罗斯当代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托尔斯泰娅的文学生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迄今为止共有二十多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问世。其中,长篇小说《野猫精》获得2001年俄罗斯文学“凯旋”奖。托尔斯泰娅创作诗学的显著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同俄罗斯优秀文学传统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在她的作品中能明显地感受到对俄罗斯知识分子忧心时政、悲悯世人精神的继承以及对经典文
台湾女性作家的第三世界旅行书写─——以吴音宁、林怡翠与李欣伦为例
作者: 黄美榆   来源: 台北教育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旅行   旅行书写   女性图像   第三世界  
描述: 旅行作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休闲活动,也是女性向内实践自我以及挑战自我的历程,更是女性与文化中的父权对话的过程。本文主要目的即在透过台湾女性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旅行及书写,从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书写中所采取的观看角度以及发声位置,归纳出第三世界及其女性在台湾女性作家文本中所展现的图像,以及这些女性作家文本中第三世界旅行书写的共同特质。  由於作者各自的旅行动机以及背景的不同,作者在文本中会不断地突显故乡与异域之间的关系,包含西方与东方的矛盾冲突;也包含的经济发展程度对於女性的不同影响;更展现了台湾与这些文化
从权力与话语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
作者: 王美华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话语   权力   话语权力   莫里森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少数族裔文学研究正变得越来越流行,越来越重要。王家湘提出美国黑人文学的诞生比起任何别的民族文学来要艰难得多,但它在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显得最为成熟,成就也最为显著。其中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就值得我们关注。她的作品深切关注美国非裔女性的生活经历、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并以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不同的非裔女性如何在白人的世界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当文学话语与福柯的权利和话语理论联系在一起时,文学作品便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和走向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本论
王安忆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杨树美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忆   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王安忆是当今文坛中别具一格的女性作家.她肯定平凡的大众,注重平凡人所有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塑造了许许多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本文就针对王安忆作品中以下三类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即:平凡卑微、重视家庭的女性形象;坚韧顽强的女性形象;超越传统道德的女性形象
子弟书中满族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王美雨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男性作家   新妇谱   文学作品   民族精神   女性观   审美意识   形象研究   双蛾   感情生活  
描述: 子弟书是起源于乾隆时期,流行于清末民初的一种说唱文学。其对满族女性的描写,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满族女性提供了比较翔实的资料。文学作品是作者民族精神及其审美意识的外化,研究子弟书中的满族女性,除了对当时满族女性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之外,还可以窥见当时满族男性的女性审美观。在子弟书作者眼里,理想的满族女性应该是豪爽多于柔弱:"燕地佳人性子多,一团冷秀隐双蛾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