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中的几种女性形象剖析
作者: 姚昌美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根据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所体现的价值观,本人把这些女性形象分为三类,即妖女与巫婆式,反“灰姑娘式”和良家妇女式。不论哪一种形象,都强烈地反映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作者: 樊青美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女性文学   觉醒   爱情   困惑  
描述: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之嬗变
作者: 姚昌美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趋势   女性主义批评家   女性主义  
描述: 本论文以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了解和借鉴为基础,在广泛阅读和考察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前提下,整合了最新研究成果。以对女性意识的认识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呈现出的与世界对话与交流的特征为背景,力图展现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富有本土特征的理论图景,概括和归纳出其发展变化的轨迹与趋势,提出了一定的理论建构设想。 第一部分:整体性出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80年代初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家们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和吸收、借鉴,以及在此条件下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在80年代中后
阁楼里的女人 莎乐论易卜生笔下的女性
作者:     莎乐美   马振骋   来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人物形象   文学研究   易卜生   女性  
描述: 本书是一本戏剧家易卜生有关女性文学评论的文集,大多数围绕易卜生的女性人物的描写,他笔下的女主角都受社会限制束缚,对他笔下多姿多彩的女性进行了精彩阐述。
对女性期刊的“女性主义批判”
作者: 宋美娅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期刊   女性报刊   《知音》   妇女期刊   男权意识   妇女发展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女博士   妇女报刊  
描述: 对女性期刊的“女性主义批判”
努力促进妇女事业的和谐发展
作者: 龚美爱   来源: 常德日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依法维护   创新意识   妇联组织   工作观念   科学发展观   生力军作用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妇女儿童   和谐发展  
描述: 努力促进妇女事业的和谐发展
公安机关在流动人口女性维权中的实践及尴尬
作者: 华美清   来源: 人民公安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派出所   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意识   文化程度   女工   流动人口   暂住人口   青岛市   基层公安机关   妇女组织  
描述: 公安机关在流动人口女性维权中的实践及尴尬
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程秀美   来源: 巢湖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丁玲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結合丁玲的創作實踐,著重分析了她所塑造的處於不同歷史時期的女性形象及其典型意義,展現了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軌跡,表現了婦女解放運動的艱巨性和複雜性,說明婦女解放不僅要有婦女自我意識的覺醒,更要鏟除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同時還必須把它與民族的解放、全人類的解放連在一起。
中西方广告传播的价值观念
作者: 黄美琴   来源: 集团经济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传播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经营观念   女性形象  
描述: 广告已经成为塑造大众信仰、世界观、价值观的最重要媒介之一。广告文化表现了人们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符合时代潮流。因为广告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它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促进销售造成的。而对比中外广告特色,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第一段]
本我·自我·超我——评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
作者: 崔美云   来源: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拉》   自我   本我   超我  
描述: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三位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秀拉、奈尔和夏娃。论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对小说《秀拉》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提出她们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象征,体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下内心的激烈冲突和扭曲。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