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权主义理论概览
作者:   艾莉森·M·贾格尔   波拉·S·罗森堡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女权主义理论概览
唯物主义女权主义批评引论
作者: 朱迪思·牛顿   德博拉·罗森菲尔特   刘艳秋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关系   意识形态   劳森   语言范畴   女权主义者   唯物主义   引论   批评家   女权主义批评   社会构成  
描述: 里连·罗宾逊曾经说过:作为女权主义批评家,我们能够反身自问的最重要的问题是:“那又怎么样?”这意味着我们大多数人所共有的观点,即: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本文以“那又怎么样”这个问题开篇.也是为了承担提出其它问题的任务——例如,文学与我们生活的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因而,文学批评与我们生活的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大多数女权主义批评家仍然围绕着妇女运动的一个中心观点从事研究——即:性别是由社会构成的,而且它的构成加强了不平
沉沉黑夜的闪电与惊雷:安娜与繁漪形象初探
作者: 部美美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尊严   安娜·卡列尼娜   繁漪   个性解放   反抗性  
描述: 在世界文学的人物长廊中有两位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曹禺笔下的繁漪。她们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并具有强烈时代反抗精神。她们像闪电一样闪亮在黑暗的夜空,像惊雷一样震撼腐朽的时代。她们虽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在她们身上所闪耀的那种人的原始张力却是一致的。
李少红创作中悲剧性女性形象的审美价值浅析
作者: 崔嘉美   来源: 采写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少红   女性形象   审美价值  
描述: 李少红因其影视作品中突显的女性意识和艺术特征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女性独立自强、男女平等的观念始终贯穿着李少红的作品,她用自身影视作品中独特的女性视角表达出对于女性生命的特殊感悟。李少红满怀诗情的女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女性价值的表达,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于女性意识的反思。这也正是李少红作品的特有的审美价值及其艺术魅力所在。
为底层劳动妇女呐喊 ——浅析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瞿林美   来源: 山海经(故事)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顺从考   萧红   女性  
描述: 萧红在《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既有勇于同旧社会进行抗争的顽强女性,也有顺从于封建意识和男权社会压迫的悲剧女性.作者借助于这些形象展现了中国苦难女性心灵中的痛苦和对美的追求,为底层劳动妇女进行呐喊.
《左传》中作为衬托意义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东美   来源: 林区教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陪衬意义   《左传》   女性  
描述: 《左传》中的女性是研究《左传》者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研究对象。在《左传》中,作者提到了很多女性,有些女性形象鲜明,有些女性只是寥寥数笔带过,有些善名远播,有些恶名昭彰,但是这些女性在整部作品的叙述之下无一例外地都处于陪衬地位,纵观历史,这些女性都该得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
《上海姑娘》中新女性形象塑造所受苏联电影影响
作者: 冯美   来源: 今传媒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形象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上海姑娘》  
描述: 1958年,留苏学习归来的成荫导演完成《上海姑娘》。影片中,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形象颠覆了以往影片男女权利位置关系。该片与苏联电影《没有说完的故事》、《生活的一课》中女主角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以具体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不仅能发现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对我国的影响,而且对电影中男性、女性位置的划分以及新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具有启示意义。
张爱玲小说中的几种女性形象剖析
作者: 姚昌美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根据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所体现的价值观,本人把这些女性形象分为三类,即妖女与巫婆式,反“灰姑娘式”和良家妇女式。不论哪一种形象,都强烈地反映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月光下的悲凉:浅析《金锁记》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作者: 胡莲美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家长   无处可逃   变态   逆来顺受   男性强权   《金锁记》  
描述: 张爱玲是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位传奇女作家,《金锁记》是她的代表作。她以女性的视角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没落封建家族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指出了封建制度和男性强权是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试析莎士比亚笔下的妇女形象揭示的创作思想根源
作者: 朱志美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根源   妇女形象   莎士比亚  
描述: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泰斗,正如本·琼森对他评价的那样:他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而且也属于所有的世纪。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创造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曾经创作出了各种经典的人物。而在这其中,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感人情深的朱丽叶、聪明美丽勇敢的鲍西娅、痴情勇敢的苔丝德蒙娜、纯情不谙世事的奥菲莉亚、美丽纯洁善良的米兰达等;伴随着这些正面角色的还有一些性格饱满的恶妇的存在:狠毒残酷的麦克白夫人、狡猾的高纳里尔等。这些栩栩如生的、性格迥异的女性,反映、揭示了不同时期莎士比亚不同的创造思想。
< 1 2 ... 29 30 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