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美,米切尔】搜索到相关结果 238 条
-
五代、北宋词中的女性
-
作者:
罗小美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手法
五代
北宋词
外貌描写
女性形象
文化思想
-
描述:
宋代之前的几千年史籍中,除了那些以宣扬儒家伦理道德为宗旨的“烈女传”、“后妃传”之类,系统记载历代妇女生活的文字寥寥无几。社会将女性禁锢于无形的牢笼中,贬低甚至漠视她们作为“人”的存在价值。直到五代、北宋,女性才成为词这种文学中的优势意象,在文学中被重视的程度也非历代可比。词中已然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词中女性形象的大量出现,与词学观念、词的艺术特征密切相关,更与五代、北宋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思想密不可分。 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词就是“一代之文学”。宋词,是女性的海洋。词的内
-
作为女性文学代表的塔·托尔斯泰娅创作的诗学特征
-
作者:
张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神话童话世界
互文性
永恒主题
后现代主义
知识分子精神
女性文学
-
描述:
塔吉亚娜·尼基季奇娜·托尔斯泰娅(生于1951年)是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也称八十年代)作家的杰出代表,与柳德米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以及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并称俄罗斯当代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托尔斯泰娅的文学生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迄今为止共有二十多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问世。其中,长篇小说《野猫精》获得2001年俄罗斯文学“凯旋”奖。托尔斯泰娅创作诗学的显著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同俄罗斯优秀文学传统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在她的作品中能明显地感受到对俄罗斯知识分子忧心时政、悲悯世人精神的继承以及对经典文
-
台湾女性作家的第三世界旅行书写─——以吴音宁、林怡翠与李欣伦为例
-
作者:
黄美榆
来源:
台北教育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旅行
旅行书写
女性图像
第三世界
-
描述:
旅行作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休闲活动,也是女性向内实践自我以及挑战自我的历程,更是女性与文化中的父权对话的过程。本文主要目的即在透过台湾女性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旅行及书写,从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书写中所采取的观看角度以及发声位置,归纳出第三世界及其女性在台湾女性作家文本中所展现的图像,以及这些女性作家文本中第三世界旅行书写的共同特质。 由於作者各自的旅行动机以及背景的不同,作者在文本中会不断地突显故乡与异域之间的关系,包含西方与东方的矛盾冲突;也包含的经济发展程度对於女性的不同影响;更展现了台湾与这些文化
-
中国现代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嬗变
-
作者:
王美珍
来源:
华侨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儿童的发现
儿童观
儿童形象
-
描述:
在中国现代小说人物形象研究中,知识分子形象、母亲形象、农民形象、新女性形象、留学生形象等都曾经成为一个时期的研究热点,并且有的已形成一个丰富的形象系列。但对中国现代小说中一再出现的儿童形象的研究却少有涉及。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现象之一是伴随着“人”的发现,大量的儿童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鲁迅用儿童视角完成了他的第一篇作品《怀旧》;1918年5月,在“救救孩子”的沉重呐喊声中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诞生了。以此为肇端,随着现代儿童观的确立,中国现代小说中创造了大量颇具内涵的儿童形象,在这些形象身上表现了作
-
張愛玲小說的主要男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張美華
来源: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類型
男性形象
形象塑造
去勢書寫
-
描述:
張愛玲(1920—1995),以小說走紅上海租界,小說舊文化氣息及蒼涼風格獨樹一格,為上海女性作家的重要代表。在張愛玲小說中男性形象明顯去勢化及邊緣化,本論文將探究張愛玲小說主要男性形象塑造的背景、類型、象徵意義及其藝術表現,希望能在其女性形象塑造的成就上,另彰顯男性形象塑造的特色與影響。本論文計分六章:第一章「緒論」:共分「研究動機與目的」、「相關研究成果回顧」、「研究範圍與論文架構」。第二章「男性形象塑造的背景」:依「內在生活經驗」和「外在兩性思潮」等兩節,解析張愛玲家族和婚姻中的男性、五四運動新文化
-
莫言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
作者:
王美春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关照
女性塑造
浪漫象征
-
描述:
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某种定势文化中被塑造、被命名、被规定的命运,以及有些女性不满足于这种命运所带来的令人不快的同化、异化而作的不屈努力,是本文着力考察的对象。以“人”为出发点,对莫言小说中各类不同的女性形象,分不同侧面做一现代的关照与本位的还原,着力于历史事件中个人的命运与性格,集中展现女性于文化、历史间的个人挣扎与心灵演变,其历史的曾经对今天女性的个体成长、文化定位,也许会提供有益的参照或借鉴。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那些像“我奶奶”那样敢爱敢恨的美丽乡村女性,这是莫言小说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
流動的現代性符號— 法蘭西.畢卡畢亞1913-1920年的機械作品
-
作者:
賴美杏
来源:
国立中央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達達
現成物
機械肖像
性意象
現代性
-
描述:
對於20世紀初的現代藝術家而言,現代性的體驗成為藝術表現中的重要課題,而「機械」的主題也始終帶有無窮的吸引力。法籍藝術家法蘭西.畢卡畢亞在1913年至1920年間所創作的機械作品,便展現了現代藝術家對於動盪世紀初的獨特感知與意識。這些機械作品不僅展現了藝術家與現代性互動的獨特典範,機械作品中模擬兩可的性別意象與突出的現成物特質,更不斷地跨越機械與身體、男性與女性、藝術與非藝術之間的既定界分,促成了意義的流動。機械作品對於既有分野的逾越,也使得這些機械型態體現了相當特殊的意象與現代議題,目前對於這些作品,學
-
The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in Winesburg, Ohio---Illusionary Sex Equality and Unchanged Female Marginality
-
作者:
林美玲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雌雄同体
边缘状态
女性
-
描述:
《小镇畸人》是舍伍德•安德森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出版于1919年,在美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一直以来,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它的现代性特征来探讨作品的主题和写作技巧。而本论文是从女性形象这一独特的切入点来阐释这部作品,当中采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想和观点来剖析作者对女性的态度。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从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潮中发展出来的。从十八世纪的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为两性平等教育辩护开始,两百多年来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常常是妇女运动的理论源泉,对妇女命运的改变产生了根本性的
-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
作者:
黄美红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陀思妥耶夫斯基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作为两性中的一极,代表着人类社会的一半,在任何一个作家的笔下,这个话题都是值得关注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女性主义批评的勃然兴起,猛烈地冲击了文学研究领域中由男性文化建构的传统,使人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性别独特性和文化独特性方面的深入探索和丰富表现,开辟了当代文学研究的新境界。因此,从女性主义视野下来研究作家作品也一时成为了一种潮流,本文即是从女性主义的视野出发来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女性形象作类型分析,其女
-
杜牧七言绝句之研究
-
作者:
赵美华
来源:
政治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咏史怀古
杜牧
色彩
七言绝句
数字
女性形象
用典
-
描述:
從文學史的觀點檢視杜牧七絕的表現,具有承繼與新變的貢獻,既承接前人的餘緒,又能獨創個人的詩歌風格,甚且開啟晚唐詠史七絕的風氣,繼而影響宋詩好議論的文學特色。杜牧的七絕,創作於風雲變幻、多事之秋的晚唐,保持獨特的風格,取得了高度的藝術成就。 本文先對杜牧的生命歷程與所處的時代做一宏觀的俯瞰,由家學淵源、仕宦之路、交遊情況、文學特色方面來探討,其對杜牧詩歌創作的影響,做為深入分析杜牧七絕詩的基礎。 杜牧七絕表現出多元的形式結構,在色彩的運用上,喜以大自然的色澤為師,色調趨於明亮清新,呈現出和諧純淨的詩畫意
<
1
2
3
...
16
17
18
...
22
23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