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德,戴特·奥藤】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用女性眼光看媒介
-
作者:
樊望德
来源:
新闻前哨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眼光
青年女性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变迁
妇女形象
男女平等
大众传媒
妇女发展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
描述:
用女性眼光看媒介
-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
作者:
翁德修
都岚岚
来源: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文学
美国黑人
文学研究
-
描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本书力图从社会、政治、文化、民族、性别、心理和民俗等多个层面评析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从兴起到逐步繁荣的历史发展,探讨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主要特征。
-
“报告文学就是要直面人生”
-
作者:
杨德华
来源:
上海文汇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报告文学
直面人生
经济犯罪
公安干警
访谈
走南闯北
女性文学
中国金融
黑洞
-
描述:
“报告文学就是要直面人生”
-
理性的折光
-
作者:
杨德华
来源:
新闻出版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社会经济环境
报告文学
经济犯罪
公安干警
公安题材
折光
女性文学
中国金融
黑洞
-
描述:
理性的折光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
-
作者:
卢德平
来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形象原型
留日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
-
描述:
以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为代表的 2 0年代的留日作家 ,在其作品中对日本社会的政治结构、风土人情、教育体制、自然景观等均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这类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日本女子形象系列 ,可以讲 ,已经成为众多中国人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的女性形象原型
-
简论中国现代文坛的女性文学
-
作者:
刘厚德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化审美意识
中国
女性文学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简论中国现代文坛的女性文学
-
许广平对妇女运动理论建设的贡献
-
作者:
潘颂德
来源:
许广平纪念集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1934年12月的一个冬夜,鲁迅满怀深情写下《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一诗:"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许广平作为鲁迅夫人,鲁迅生前,在长夜弥天的黑暗岁月,与鲁迅以沫相濡,不但照料鲁迅生活,而且协助鲁迅从事文学创作,与鲁迅一起投入革命文化活动;鲁迅逝世后,许广平为保护鲁迅文化遗产,弘扬鲁迅革命精神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许广平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是
-
提高妇女科技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妇女组织的服务实力
-
作者:
德州市妇联
来源:
妇女工作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素质
德州市
妇女工作
-
描述:
提高妇女科技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妇女组织的服务实力
-
《北京宣言》5年,时间不短 实现性别平等,依然遥远
-
作者:
格雷钦·西德胡
来源:
科技潮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1995年,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在北京市区某国际会议中心的会议厅中聚首一堂。与此同时,4万余名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妇女运动积极分子在北京怀柔的地方召开了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各国、各地区派出的正式代表在谈判,一谈就是几个小时;在怀柔,妇女运动积极分子在白色的帐篷里交换意见、唱歌、介绍彼此的生活经历。北京正临雨季,这些帐篷是特地为非政府组织代表躲雨搭设的。
-
不寻常的一天
-
作者:
安德里亚·威龙尼卡·迪亚滋
来源:
科技潮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劳动妇女节
妇女运动
女新闻工作者
-
描述: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制定了在新闻界实现男女机会平等的目标。2000年1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号召全世界新闻媒体在3月8日即国际劳动妇女节那一天,把当天新闻报道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