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暗中的坚守和期盼:《伊芙琳》女性形象解析
-
作者:
伍红军
年份期号:
2009-第12期
刊名: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爱 生存困境 《伊芙琳》 女性形象
- 描述:英国现代文学巨匠詹姆斯·乔伊斯在其短篇小说<伊芙琳>中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少女伊芙琳内心对童年时代的追忆,对青年时代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婚姻的展望,揭示了男权意识依然强大的现代社会中平民青年女性唯有义务没有权力的生存境遇.以伊芙琳为代表的女性所体现出来的善良、坚韧、无私与奉献守护着现代人类快要泯灭殆尽的自然人性之光,在黑暗中翘首期盼着光明、美好、互爱的明天.
- 黑暗中一朵绽放的晚香玉—论许地山笔下的春桃形象
-
作者:
黄伟群
年份期号:
2005-第3期
刊名: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关键词:
生命 生存 宗教 许地山
- 描述:从作品产生的时代特征,春桃的人生经历,作家的家庭出身、宗教观念、思想倾向等方面阐述了许地山笔下春桃这个扣人心弦的女性形象。
- 黑客的爱情
-
作者:
慧字
年份期号:
2003-第1期
刊名:
现代交际
关键词:
Slashdot 凯瑟琳 黑客 电脑 编写者 女权主义者 无能之辈 人的系统 互联网 女性形象
- 描述:当Gigabyte遇到Nostalgic 这是一段特别的网恋,他们是互联网上最火热的一对情侣,然而他们又来自于真实世界里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第一个用C#编写病毒的女权主义者Gigabyte和曾经参与了侵入白宫网站行动的超级黑客Nostalglc。这是一场发生在两个敌对家族的爱情故事。 黑客们希望能够攻击进入别人的系统,而病毒编写者们则希望自己的代码被广泛传播,这种纷争使得黑客阵营和病毒阵营一直格格不入。他们互相都认为对方是无能之辈,而自己才是电脑世界的最
- 黑土戏剧的阳刚之美
-
作者:
朱雪艳
年份期号:
1991-第9期
刊名:
戏剧文学
关键词:
戏剧史 黑龙江 美学风格 戏剧家 现实主义 黑土文化 周恩来 女性形象 剧目 阳刚之美
- 描述:最近几年,黑龙江戏剧异军突起,仅在1987年到1989年,就相继有《曹植》、《黑色的石头》、《欲望的旅程》、《野草》、《少年周恩来》等14台剧目晋京演出,而在1990年4月,一次就有8台剧目晋京进行汇报展览演出,这不仅在黑龙江戏剧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也为全国所瞩目,被称为戏剧舞台上的“黑龙江现象”、“黑旋风”。黑土戏剧出现这样令人欣喜、又耐人寻味的现象,固然有诸多因素,但作为一种艺术,能够形成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与其独特的美学风格是有直接关系的。
- 黑土地上的红字“A”:海斯特·白兰的多重性格分析
-
作者:
王冉
年份期号:
2010-第8期
刊名:
时代文学(下半月)
关键词:
勇敢 善良 叛逆 追求真爱
- 描述:海斯特.白兰是长篇小说《红字》中的女主人公——一位坚强、勇敢、善良并具有一定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她的勇敢和善良来分析这个人物,进而本文着重论述了海斯特对真爱的不懈追求和她在同时代女性中所独有的叛逆性格。
- 黑人妇女主义的彰显:《外婆的日用家当》评析
-
作者:
刘颖
年份期号:
2013-第2期
刊名:
短篇小说(原创版)
关键词:
妇女主义 彰显 母亲 文学创作 黑人女性 小说集 作品 美国黑人 女性形象 艾丽斯·沃克
- 描述:《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著名黑人女权主义者艾丽斯.沃克早期的一部作品,收入在作者197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寻找母亲的花园》里。《外婆的日用家当》一文虽然没有宏大、激烈的场面描写,但是却通过一个普普通通的黑人家庭中母女三人的一次会面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艾丽斯.沃克通过短篇小说集
- 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读爱丽斯.沃克的《紫颜色》
-
作者:
洪晓芳
陈玲
年份期号:
2010-第1期
刊名:
文学与艺术
关键词:
《紫颜色》 成长 苦难 觉醒 黑人女性
- 描述:爱丽斯-沃克的<紫颜色>塑造了许多成功的黑人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角度揭示黑人女性从受奴役到自我觉醒的过程.
- 黑人女性的隐忍和抗争
-
作者:
韩晓丹
年份期号:
2014-第2期
刊名: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关键词: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抗争 隐忍
- 描述:《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代表作。它在塑造男性主人公的同时,也刻画了一些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黑人女性形象。本文将试图通过黑人女性的隐忍和抗争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小说中的这些黑人女性形象。
- 黑人女性的赞歌:女性主义视域下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黑人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朱丹平
年份期号:
2014-第3期
刊名:
新余学院学报
关键词:
奥古斯特·威尔逊 女性意识 黑人女性 黑人传统文化
- 描述:奥古斯特·威尔逊是美国最著名的黑人剧作家.他在匹兹堡系列剧中成功塑造了以露丝、伯妮斯、瑞莎和伊斯特阿姨等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揭示了威尔逊的黑人女性观.
- 黑人女性的成长与警示:解读《秀拉》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吴宪
墙晓容
年份期号:
2013-第4期
刊名:
北方文学(中旬刊)
关键词:
成长警示 秀拉 黑人
- 描述: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中一直非常关注黑人女性问题。在其第二部作品《秀拉》中,作者着重刻画了三位代表人物,包括秀拉的外祖母伊娃,好朋友奈尔,以及主人公秀拉。这些黑人女性在多重压迫下艰苦与顽强地成长,她们的成长同时又充满了警示。